要让学生害怕你吗?

2010-04-13    已有 人阅读  

  在如何教育、管理学生的正规文献中,许多专家,当然也包括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所谈的多是如何去爱学生,如何亲近学生;但是,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以及教师们私下的聊天时,却很多时候谈及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严,如何让学生“怕”自己。这里存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似乎让学生“亲近自己”更适合公开谈论,而让学生“怕”自己却是一个做得说不得的事。那么,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需要让我们的学生“怕”我们吗?

  我们先举一个万玮老师的例子:

  案例:我工作的第一年……

  我工作的第一年,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事实上,我们受到了全班同学的欢迎。那时,我不知道怎么做老师,不知道怎么上课,我没有老师的架子,和学生的关系很近。课堂上,我给他们讲故事,用故事说明道理;课后我和他们平等地交流,他们也邀请我参与他们的活动;春天来了,我带他们走出校园,到野外去踏青,去熟悉各种农作物和植物;双休日,我领着他们去溜冰场溜冰,去娱乐公园游玩。我们在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一起都很顺利。

  可是,问题在第二年伊始很快暴露出来。学生进入初一,逐渐表现出心理上的叛逆,没有经验的我处理不当,进退失据,很快便陷入巨大的迷惑和痛苦之中。而很多事情,一开始没处理好,导致后来彻底弄僵。初二的时候年纪重新分了班,我的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更糟,因为那些调皮的男生还在我的班里,别的班级的调皮的学生又加入了进来。

  那时的我虽很努力,可是对学生已没有什么正面的影响力。我说的话再正确,他们也不一定听。即使他们知道我是为他们好,他们也不照着做。那时的我经常痛苦得无法入眠,我不断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面对着一群处在他们一生中最叛逆时期的男孩,我体会到了黔驴技穷的感觉,也终于明白因为我一开始的“一着不慎”,而造成后面的“满盘皆输”。到了初二结束,因为我这个班级频频“出事”,学生成绩差,纪律也差,我终于被学校撤去班主任的职务。

  你看,在万玮老师初当班主任的时候,对学生也是充满爱心的,学生也是喜欢他的,但是,最终却遭到了管理学生上的挫败,丧失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影响力,原因何在?很简单,缺乏教师应有的“威严”。

  教师为什么需要学生怕一些呢?

  从学生层面来说,中国人常说“人之初,性本善”,认为学生本质上都是善良的,但其实,人性就其本质而言,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本能欲望不加克制的话,那么,学生在显现善良、可爱一面的同时,他们的自私、懒惰的本性也会自由发展,而有效节制他们欲望的一种方式,就是对教师的“敬畏”之心。

  从教师层面来说,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一个领导者的影响力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领导者人格、能力构成的非权力影响力,这是一种个人权力,是一个领导者“信”的根源;二是由领导者的合法权、强制权等权力所构成的权力,是一种职位影响,是一个领导者“威”的根源。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者,自然也拥有这两种权力,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专业能力对学生产生非权力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师角色、奖惩权力也对学生产生着职位的影响。俗话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管会不会作废,作为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这种职业权力来对学生产生影响,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从现实情况来说,虽然我们现在更多的时候喜欢谈教师给予学生的“爱”,但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如果没有威严,学生对老师没有一点敬畏之心,那么,其教育影响的效果也会是打折扣的,甚至会影响到教师自身在学校的生存,在专栏所谈到的例子中,就是学生对教师不怕、甚至丝毫不在乎导致教师失去了班主任的职务。此外,作为中国教育的现实,常见的班级学生人数也有4、50人之多,那么多的学生即使是喜欢自己的老师,肆无忌惮地表达这种喜欢都会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影响,如果一点都不“怕”老师,那学生最后肯定就“疯上天去了”。

  因此,教师在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时候,适当树立自己的作为一名管理者的“威严”,让学生心存敬畏之心,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然而,虽然说教师在教育影响建立适当的“威严”,做到“不怒自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角色状态,管理起班级效率也比较高,但作为教师必须清楚的是,教师不能始终依赖“威严”来管理学生。例如,当年在中国叱诧风云的马俊仁教练,他在带长跑队员的时候多采用的是通过惩戒,让队员“害怕”的手段,虽然在前期的教练管理工作中,运行良好,也带出了几位出名的世界长跑冠军,但是,在后期,这种管理模式却导致教练和队员之间矛盾丛生,最后引致“马家军”的解散。此外,教师的“威慑力”和“亲和力”所体现的是教师“威与信”的两极,这两点在现实的表现上是有些冲突的,教师如何做到既“威”且“信”,而不是时“威”时“信”,让学生产生不可捉摸,变换莫测之感,这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因此,作为一名学生的教育者的管理者,首先要清楚,教师的“威严”虽然是必须的,但何时树立这种“威严”?以什么样的方式树立这种“威严”?在什么情境下表现这种“威严”?我们在后面相关章节中会陆续谈到。

  到这里,我们已经谈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魅力”、“能力”和“威慑力”,其实不仅仅是教师,从一个小小的班主任,到一个国家领导人,都需要这三种因素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在一些民主国家中,领导人常常需要通过人格魅力的展现来亲近选民,如美国前总体小布什,到幼儿园给孩子讲故事,当着农民的面生吃玉米,等等都是这类体现;而在一些集权国家中,领导人则常常通过展示威慑力来控制自己的百姓,当年的萨达姆就是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统治,所以到最后能以近乎100%的选票去“当选”总统;还有一些领导人,会通过展示自己的领导国家能力来增强影响力,比如,通过朝鲜领袖金日成就建立了“主体思想”,使自己成为建设国家的理论权威,并据此展开对百姓的领导。

  案例:马谢辩论会:需要一个小箱子

  0八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马英九与谢长廷在候选人辩论会时发生了一则有趣的小花絮:

  电视辩论开始时,谢长廷与身高178厘米的马英九站在一起,足足矮了半个头。辩论开始后,身材较矮的谢长廷站在主办单位特别提供的16厘米高的箱子上,看起来比马英九还高半个头。

  谢长廷为什么要斤斤计较两个人的个子高低呢?想当年,拿破仑也不是一个小个子吗?用一个箱子,就能提升个人的形象了吗?

  现代政治选举中,选举人的施政观点固然重要,但个人形象的重要性也非比寻常。对于许多普通民众而言,选举人的那么多观点真的也难以仔细分析,如果两个人在诸多方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难以选择的话,怎么办?很简单,普通人的做法就是选一个看起来顺眼的。而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个人的外在表现无疑在这种带有情感抉择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领导者的个人形象一般都是光彩照人的。要想取得更多的用心而非用脑投票的民众的支持,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打扮一下自己,对于谢长廷而言,马英九作为公认的师奶杀手,魅力绝对不可忽视,他也只能尽可能在外在形象上不输分过多,所以就要借用一个“临时增高”的箱子来提升一下个人形象了。

  个人外在形象对于选票的影响从电视流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在当年的肯尼迪和尼克松60年总统选举的辩论中,电台听广播的人觉得尼克松是胜利者,而看电视转播的人则认为肯尼迪水平更高。你比较一下两人的照片就会知道,肯尼迪的英俊外貌在电视转播中占便宜。美国总统选了这么多年,一个秃头的都没有,甚至,据说,美国总统选举的时候,候选人头型分在那个方向上都会微妙地影响选举的,有好事者可以去查一查这些年美国总统的头型都甩在了那个方向上,看看是否真的如此。

  马谢辩论会的民调已经出来,据说,认为马英九表现好的比认为谢长廷表现好的多20%,不知道马英九的外在形象占了多大的便宜,谢长廷的那个“增高箱”没起作用吗?

  总之,不管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普通教师,专业能力如何?人格魅力如何?威慑力如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管理的质量,所以,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有意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魅力和威慑力。然而,看到这里,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如果作为一个人,我专业能力超人,人格魅力超群,威慑力无敌,即我这三种能力都那么高的话,管理国家都可以了,还为什么在这里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来“委屈”自己呢?一个人有能力、有魅力,还有威慑力,在哪里不能找一个当领导的好差事?确实如此,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即使有意学习和锻炼自己,这几种能力一般也不会都强于他人,对教师有这样的要求对大部分人而言确实也勉为其难。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学生面前定位自己就只能是说一说的事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说,作为老师,不一定能力、魅力和威慑力都强,但必须要和你所教的学生特点相匹配,换言之,你的三种能力虽然不是项项都强,但恰好满足了管理学生的需要,那就够了。其实,就学生而言,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情境下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受影响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教师不一定做有超强影响力的人(当然如果真的是这样的人更好),但要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相关热词搜索:学生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下一篇:网络成瘾 “诱惑”不只是网络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