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养生全攻略!
2024-09-20 已有
人阅读
从中医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暑邪耗气,人的体力、精力损耗过大,在秋季需要及时调理和补养。那么,中秋后该如何养生呢?入秋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暑湿渐至秋燥。...
从中医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经历了一个炎热的夏季,暑邪耗气,人的体力、精力损耗过大,在秋季需要及时调理和补养。
那么,中秋后该如何养生呢?
入秋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暑湿渐至秋燥。燥又有温燥与凉燥之分。人与自然相应,顺时应收敛阳气,使精气内聚,濡养五脏。秋季养生,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体育锻炼都离不开“养收”的原则。
食养:防燥滋阴,养肾润肺
中秋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燥、鼻衄鼻干、皮肤燥痒等,这时可用一些白色的性寒或味酸甜的中药,如白菊花、银耳、莲子、芦根、白茅根、沙参等。
深秋时,中医称“凉燥”,此时不宜多喝凉茶,尤其是胃口不好、全身怕冷、易腹泻的人不要喝凉茶。
中医认为,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这是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寒凉饮食一定要减少或禁食。比如西瓜性寒,属生冷,秋后还多吃会伤脾助湿。
饮食方面,早秋宜适当多食些辛温食品,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中秋后,气候转至干燥,宜多吃些清润食品,如芝麻、核桃、蜂蜜及梨等。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中秋后多吃这三宝
No.1 白萝卜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是秋冬季节少不了的蔬菜之一,它不仅质地脆嫩、鲜甜多汁,还富含蛋白质和淀粉酶,和鱼类、肉类入汤慢炖,既鲜美又营养。
润 肺 定 喘 治 咳 嗽
秋季气压升高、空气湿度降低,皮肤和咽喉都容易感到干燥不适,因而多食水分饱满的白萝卜、冬瓜等白色瓜果,有利于缓解秋燥。萝卜性寒凉,能清热润肺、生津解渴。
消 炎 抑 菌 清 肠 道
萝卜自古以来就是可入药的保健食品,有“小人参”之称。它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抑菌消炎,促进胃肠的消化功能。
No.2 莲藕
秋天吃什么?荷塘三宝胜良药,而数秋藕最补人。
补 维 C 抗 衰 老
莲藕富含维生素C、氧化酶和多酚类物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器官衰老。煮熟的莲藕由寒凉变至甘温,能补血健脾,促消化、增食欲。秋冬季节喝藕汤,可驱寒暖胃,减少疾病入侵,体虚的人食用还可改善体质预防感冒。
降 血 压 护 心 脏
莲藕中含有大量单宁酸,可止血愈伤,抗癌变有效保护心血管,能有效调节血压和心率,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
No.3 山药
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是名副其实的食中之药,也是煲汤必备的一宝。山药因淀粉含量高,口感好易消化,关键还特别养胃滋补。
补 中 益 气 暖 手 脚
山药,尤其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铁棍山药,富含十余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滋精固肾、补中益气,是温补的最佳食材。体质虚寒的女性,到秋冬季节容易手脚发凉,多喝山药乌鸡汤,能补气养血、调理身体。
形养:多喝水、早睡早起
秋天的气候干燥,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水分也易流失。所以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多喝水,多吃含胶质与水分的水果,避免剧烈的运动。
应早睡早起,特别是中老年人,应避免过长的睡眠,秋冬是脑血管病好发季节,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阶段,脑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造成脑血栓形成,适当早起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
适当运动,赶走不良情绪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中秋后的养生内容,有一大部分是关于情绪的,应让情志平和。
中秋后养生,宜动不宜静,动起来才能帮助气血收养,且此时空气质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锻炼了身体,也能让人神清气爽。当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远眺也是个好办法,登高远眺很容易赶走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不生。然而,在这凉爽的秋雨天,“脖子、腰肾、脚踝三个部位应做好保暖。”这三个部位均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且肌肉较少、血管丰富,是主要的生理支撑点,一旦受寒,便会引起相关部位的疾患。
No.1 暖颈
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就是带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等,保护好脖颈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气入侵。此外,还可以做做扩胸仰头抻筋骨的动作。即双手交叉,放在颈部后面,同时扩胸,头向后仰,手臂向前用力,使得脖颈与手臂形成“抵抗”之势,这样可以锻炼头颈部的肌肉。
No.2 暖腰
腰是人的“一把手”。中医认为,腰乃肾之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老年人中比较高发的寒湿性腰痛,主要就是因腰部受风寒侵袭引起,在阴雨天会加重。而对女性而言,由于处于带脉区,腰部受寒引起的气滞血瘀,会影响卵巢等生殖系统的机能,因此更需要注重腰部保暖。
除了借助戴腰围增加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疏解受凉带来的不适。双手交叉,快速揉搓,直到把手掌搓热后,把手掌直接捂在肾俞穴上,用手掌上的热量来温暖腰肾,同时双手顺时针按揉。肾俞穴就是我们俗称的“腰眼”,是护肾的重要穴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No.3 暖脚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小心脏”。寒气一般都是从脚底侵入。因此,古语有云:白露不露脚,说的就是在白露节气后,人就不能再光着脚穿鞋,需要穿上袜子,防止受寒。此外,除了穿上厚袜子外,泡脚也是保护脚踝的很好方式。
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一般40摄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不烫手)。泡脚时加些中草药效果更好。其中具有温经作用的有:透骨草、川椒、干姜、桂枝;有活血通脉功效的有:红花、当归、鸡血藤、艾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患者使用前应询问医生。
相关热词搜索:秋季养生
上一篇:立秋后做到4点 让身体跟着节气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