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调养:脾胃与肝同养

2024-03-20    已有 人阅读  
中医认为,肝是主疏泄,喜条达,是调畅全身气机的,这样才能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我们平时说的肝郁气滞就是肝失疏泄的一个表现。肝郁则脾虚......

  名医李志刚: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针灸学会现代针灸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骨干。

  脾胃与肝

  ● 肝失调达容易导致脾胃不和

  《素问• 灵兰秘典论》指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前面我们说过,心是君主,在这里肝就是大将军。我们知道,大将军是上前线打仗的,负责部队指挥的,而指挥打仗都靠谋虑的。同时大将军也是脾气火暴的主儿,本身就是性格刚强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这说明肝与情志有很大的关系,“怒伤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脾胃与肝有什么联系呢?中医认为,肝是主疏泄,喜条达,是调畅全身气机的,这样才能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我们平时说的肝郁气滞就是肝失疏泄的一个表现。肝郁则脾虚,我们的肝气郁结了,就会横逆犯脾,脾气本来就虚,又兼肝气所犯,气机郁滞,就会出现运化失常。现代人生活与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最容易侵犯肝脏,而肝失条达,则导致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问题。

五脏调养:脾胃与肝同养

  从五行学说来看,脾属土,肝属木,它们二者是相克的,即所谓肝木克脾土。脾土属阴,必得肝木的条达之性加以疏泄,脾才不会凝滞,从而饮食才能正常运化,脾胃才能正常升降。但是,如果肝木太旺,就会克制脾土,肝如果管得太严了,就让脾胃很委屈,出现食后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

  平时有一些朋友跟我说自己的肚子老是往上反气,腹胀,有时候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一些治疗胃肠疾病的药也不管用。我问他们平时工作怎么样?都是说工作压力太大,经常跟上级或下属处不好关系。这其实是你的肝本身先出问题了,导致脾胃不好。因此,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先养好肝。肝的问题好了,脾胃才能正常运行。

  脾虽然受肝的制约,但它对肝脏也有一定帮助。肝为刚脏,依赖于脾供给血液濡养,才不会刚强太过,失去条达的本性。《素问• 经脉别论》中也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说明肝脏中所藏的血和它所主的筋的营养,都来源于脾胃水谷的精微。

五脏调养:脾胃与肝同养

  ● 如何才能脾胃和肝同养?

  平时我们如何共同保养脾胃和肝呢?很多爱生闷气的人最容易导致肝郁气滞,这时最好多按摩一下肝经上的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有“发源、原动力”之意。中医认为,原气来导源于“肾间”的动气,然后散布到人体的各处,在人体相应的穴位上停留,停留的穴位就叫原穴。《黄帝内经》中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灵枢• 九针十二原》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可见其重要性。因此,我们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的功能正常。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 跖骨后方的凹陷处,取穴时,从足背第1、第2 趾间缝纹头向足背上推按,推按到两骨联合前缘的凹陷处,即是此穴。

  按揉时,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在足背侧,第1、第2 趾之间连线的缝纹头处),将痛点从太冲穴转到行间穴,效果会更好。

  若想达到舒肝健脾胃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取足三里穴加太冲穴,或中脘穴加太冲穴,以调肝胃。

  肝郁脾虚者可以在医生建议下服用逍遥散。逍遥散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人吃了逍遥散后,肝气就变得活泼畅通,心情也会好起来,烦恼抛诸脑后,就像神仙一样逍遥快活。(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永久免费,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

相关热词搜索:五脏调养 健脾 疏肝 肝郁

上一篇:五脏调养:脾胃与心同养
下一篇:腰痛、耳鸣、尿频是肝郁还是肾虚?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