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功效与简方
【性味】 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 归肝、脾、肾经。
【炮制】 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每艾叶100斤,用醋15斤)
【功能主治】 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天下养生网)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 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附方】 ①治卒心痛:(天下养生网)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②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⑤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天下养生网)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⑥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