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辨病思路及辨证论治

2009-10-24    已有 人阅读  

  2.定时检测体温,明确热势、热型。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可作为普通检查。并据具体病例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资诊断和鉴别。

  (5)热退数日后再度发热(双峰热),伴肌肉疼痛、萎软者,常见于软脚瘟。

  1.体温升高到37.5℃以上,或患者自觉身体发热,均可称为发热。

  3.辨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2)内伤发热一般起病徐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作史。其起病一般不伴恶寒,但觉发热,或虽感畏冷但得衣被可减。发热多表现为低热,通常伴有自觉手足心热、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1)不规则发热可见于感冒、三痹。

  5.结合伴随症、病史等进行诊断,如:

  (1)外感发热一般起病较急,初起常伴恶寒。应注意起病季节,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有无接触史等。

  (1)伴头痛、昏迷、惊厥、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者,应考虑春温、暑温、脑痨、中暑、颅脑痈等。

  (3)伴腹痛或并有腹部包块者,应考虑肝痈、肝热病、胆瘅、肠痈等。

  中医学以往一般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临床对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发热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3)1天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体温不降至正常者,常见于时行感冒、肺热病、心瘅、温毒发斑、疟疾重症。

  4.根据热势进行诊断,如:

  (6)伴核肿大,可见于风疹、沙虱病、丝虫病、稻瘟病、鼠疫等。

  (5)伴黄疸者,常见于肝热病、肝瘟、稻瘟病等。

  (2)伴咳嗽、胸痛、咯痰者,多见于肺热病、暴咳、肺痈、悬饮等。伴心悸者,可为心瘅。

  [辨病思路]

  (4)伴寒战者,见于肺痈、流注、胆瘅、肾瘅、春温、稻瘟病、疟疾等。

  (7)伴有斑疹者,常见于湿温、温毒发斑、流注、疫斑热、沙虱病、蓄血病等。

  (2)1天内体温波动达3~4℃或以上,其低点可降至37℃以下者,常见于流注、肾瘅、痨病病情恶化、疟疾等。

  (4)持续高热,1天内体温波动在1℃以内者,常见于湿温极期、暑温等。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为主的症状。发热为临床极常见症状,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或因情志、劳倦所伤等所致诸种疾病,尤其是各种传染病、时行病、疮疡类疾病,内脏瘅[热]病类疾病等均可导致发热。

相关热词搜索:辨病 思路 发热 辨证论治

上一篇:儿童腹泻最紧要防脱水
下一篇:怎样从饮食做起 对抗4种便秘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