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刮痧疗法
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以突然发作、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呼吸困难为特征。本病分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肾有密切关系。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 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此外, 在临床上还存在非典型表现的哮喘,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在无明显诱因咳嗽2个月以上出现哮喘,夜间及凌晨常发作,运动、冷空气等诱发加重,气道反应性测 定有高反应性,抗生素或镇咳、祛痰药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解痉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一、发作期
(一)症状
哮喘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喉问哮呜音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为特征,发作期除上述表现外,多恶寒发热,喘急。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及前胸、尺泽、曲池及上肢内侧、列缺。
(2)定位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定喘:在背部经外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O.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背部定喘、肺俞,然后刮天突、中府、膻中及前胸,再刮上肢内侧,重刮尺泽、曲池,最后重刮列缺。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 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背部肺俞穴至定喘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刮拭 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从中府穴向下刮至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然后由内向外横式刮法,每一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膻中穴加 强。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尺泽至列缺,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以出痧为度,最后重刮曲池。
二、缓解期
(一)症状
哮喘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喉问哮鸣音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为特征,缓解期可伴有脾肾虚弱症状如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
(二)治法
(1)定位 定喘、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志室及腰部、太渊及前臂内侧、足三里。
(2)定位定喘:在背部经外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O.5寸。
风门: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定喘、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志室及腰部,再刮前臂内侧,重刮太渊,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刮背部时先刮颈椎,顺督脉向下由大椎刮至腰骶部,再刮督脉旁侧的膀胱经,其中定喘、肺俞、气喘、志室穴重刮,以出痧为止。前胸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任脉由上而下刮,膻中穴加强。然后由内向外行横式刮法,每个肋间隙刮30次左右,中府、俞府穴加强。双上肢内侧肺经、心包经、心经,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双上肢外侧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由上而下刮30次,不一定出痧。双侧足三里重刮30次,不出痧。
三、病例
患者,赵某,女,26岁。患者参观花卉展时,突感鼻痒、打喷囊、流清涕,随即出现胸闷、憋气,逐渐加重,伴大汗淋漓,虽喷吸“舒喘灵”气雾剂,但效 果不佳。既往有“哮喘”病史,其母有同类病史。查体:神清,烦躁,呼吸急促。双肺弥漫性哮鸣音,未闻及水泡音,心率100次/分,律整。心音有力、无杂 音,双下肢无浮肿。诊为“支气管哮喘”,取大椎、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及前胸、尺泽、曲池和上肢内侧、列缺,在涂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20分 钟后症状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