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孙树椿: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
孙树椿:生于193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孙树椿教授虽已年过七旬,但仍活跃在医教研第一线上。尤其是他一上讲台,便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思维敏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患糖尿病多年,如何保持体力、精力充沛地工作,他自有一套养生哲学。
中医治病是调理阴阳平衡
孙树椿认为,把“中医”二字理解为“中国的医学”,其实是不全面的。中医的“中”不只是一个相对于西医的方位、国别或民族的概念,而应是《中庸》里所说 的“致中和”的“中”。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中”的理解和运用。“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zhòng。“中医”作为名词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西医把中国医学称作中医,是为与西医做区别。《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解释生命的奥秘。其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观点与儒家“致中和”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医治病就是调理阴阳平衡的过程。中医的最高境界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 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平为期就是致中和、以和为重。
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
孙树椿认为,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他从亲身体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并在生活中按照这些原则来进行保健。
天人相应,道法自然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 医学重视天人相应,适应四时,顺乎自然的养生保健原则。讲究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保持 正常。要“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论点,即在春夏阳气旺的季节,摄养阳气;在秋冬阴气盛的季节,保育阴气 来适应养生防病之道。这个观点现在仍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
精神乐观,积德行善
《素问·上古天 真论》中说:“虚邪贼风,(天下养生网)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乐观是一种开放心态,要尊重 事实,不狭隘,用积极态度看待一切。据现代药理研究,人高兴时会分泌内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乐观、开朗,对身体健康有利;人不高兴时会分泌肾上腺素, 它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过量分泌易导致心脏病。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常怀感恩之心,知足常 乐,人真正幸福不在于从社会获取多少,而在于你为别人奉献多少。
饮食有节,各取所需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 食人以五味。”“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人不遵循客观规律是不行的。孙树椿认为最好的饮食是平衡膳食。平 衡膳食的第一原则是食物要尽量多样化,要吃粮食、肉类、豆类、奶类、蛋类、蔬菜、水果、油脂类等各类食物;另外,在每一类中要尽量吃各种食物,如肉类要吃 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兔肉、鸭肉等。粮食也如此,只吃精米、白面是不符合平衡膳食原则的,还要吃粗杂粮,如小米、玉米、荞麦、高粱、燕麦等。
日常保健注意饮食和运动
孙树椿虽患糖尿病多年,但他在日常生活通过自我保健,做到了与疾病“和平共处”。他认为糖尿病患者除了合理用药之外,日常保健要做到饮食平衡及运动适当。
他说,对现代中国绝大多数居民来说,他们有足够的选择食物的余地(天下养生网),营养知识的普及可以指导他们避免营养过剩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如糖尿病等。多吃粗杂粮就 是其中之一。用粗杂粮代替部分细粮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近年研究表明,进食粗杂粮及豆类后的餐后血糖变化一般小于只吃小麦和普通稻米,利于糖尿病患 者控制血糖。但这些粗杂粮维持餐后血糖反应的能力也不同,如燕麦、荞麦、大麦、红米、黑米、赤小豆、扁豆等可明显缓解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24 小时内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胰岛素分泌,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孙树椿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是生命 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他坚持每天晚间散步,刮风下雨时就在室内做做自己编的健身操。作为骨科专家,他常劝病人做“小燕飞”操以助改善腰痛问题,他自己也身体 力行。工作之余他喜欢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既陶冶了情操,又强健了体魄。(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永久免费,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
上一篇:国医薛伯寿:正确抗便秘
下一篇:张东岳的长寿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