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经穴位及主治疾病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左右各19穴。
本经循行路线: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沿手背尺侧上行至腕部,出尺骨茎突直上,沿小臂尺侧外缘上行过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间,沿上臂尺侧外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交会于督脉大椎穴,再向下入缺盆,络于心,再沿食管过膈肌至胃、属于小肠。由缺盆分出支脉1沿颈部上至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由颊部分出支脉2上行目眶下,抵于鼻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后斜行络于颧部。
本经所主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
本经主治病证:头、项、耳、目、咽喉、热病、神志病。
少泽(手太阳小肠经穴;井穴)
位置: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角外展0.1寸。
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中风昏迷,热病,耳聋,耳鸣,肩、臂外后侧痛。
前谷(手太阳小肠经穴;荥穴)
位置:手掌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下,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汗不出,鼻塞,癫痫,手指麻木。
后溪(手太阳小肠经穴;俞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位置:手掌尺侧,微握拳,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上,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急,盗汗,热病。
腕骨(手太阳小肠经穴;原穴)
位置: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汗不出,疟疾,指挛、臂痛、腕痛,颈颔肿,惊风。
阳谷(手太阳小肠经穴;经穴)
位置:手腕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耳聋,热病无汗,癫痫,腕痛,头眩,目赤,颈颔肿,臂外侧痛。
养老(手太阳小肠经穴;郄穴)
位置:小臂背面尺侧,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主治:目视不清,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
支正(手太阳小肠经穴;络穴)
位置:小臂背面尺侧,阳谷穴与小海穴连线上,腕背横纹上展5寸。
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指痛,肘挛。
小海(手太阳小肠经穴;合穴)
位置: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肘、臂疼痛,癫痫,头痛,目眩,耳聋,耳鸣,颈项痛,肩臂外后侧痛。
肩贞(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上展1寸。
主治:肩、臂疼痛,瘰疠,耳鸣,肩胛痛,手臂痛麻不能举,耳聋。
臑俞(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胆经、阳蹻脉、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肩部,腋后纹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处。
主治:肩、臂疼痛,瘰疠,肩、臂酸痛无力。
天宗(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平第4胸椎。
主治:肩胛疼,气喘,乳痈,肘、臂外后侧痛。
秉风(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肩胛疼痛不举,上肢酸麻。
曲垣(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臑俞穴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中点。
主治:肩胛拘挛疼痛。
肩外俞(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直,上肢冷痛。
肩中俞(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天窗(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后,平喉结。
主治: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颈项强直,暴喑,颈瘿。
天容(手太阳小肠经穴)
位置:颈外侧,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肿痛,颊肿,瘿气,瘰疠。
颧髎(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
位置:面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 动,齿痛,颊肿,面赤,目黄。
听宫(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
位置: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痫。
延伸阅读:荥穴、井穴、经穴、络穴、原穴等的意思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荥”是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荥主身热”,就是说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
“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所以,我在处理像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合穴主治六腑疾病
“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
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
12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元气指人的先天之气,所有的脏腑及经络都必须要得到元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的功能才会旺盛,人才健康少病。
所以,凡是脏腑有病了,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
比如,颈椎病是肺气亏虚造成的,那么治疗时必须先补足肺气,这时我就用白参片贴肺经两侧原穴太渊的方法来大补肺的元气。
络穴是个十字路口
12条正经在四肢部分又各分出络脉,上面各有一个络穴。络穴就好比是两条经络的交会点,它的作用是把人体相表里的经络沟通在一起。所以,一些兼有两经问题的毛病,找络穴来治最好,因为它能同时引导药性进入两条经,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急病找郄穴
从古代开始,急病都是通过郄穴来治的,所以,凡是急性发作的小毛病,您尽管去找郄穴,让它帮您打头阵,肯定没错。
将精选的药物贴在上面,这样,药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气相求”的治病效果也就达到了极致。
上一篇:10个穴位 减肥快速又给力
下一篇:穴位按压 缓解5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