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起居养生8妙招
合适温度湿度保健康
冬季寒冷易使人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此节气的天气特点除了寒冷外,空气也比较干燥,白天的平均相对湿度一般低于50%,加之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湿度常常只有30%左右。这种干燥的气候会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所以,注意保暖的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湿度。早晚要多开窗通气(因早晚室外湿度相对较高,雾霾天气就别开窗了,等到太阳出来空气好时再通风),室内取暖时也要注意利用绿植或使用加湿器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
合理起居度严冬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由于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干燥,雨雪较少,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在此节气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门,避免感冒。早上应尽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护脚保健有良效
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较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面脂肪层比较薄,所以保温能力较差。在寒冷的季节,如果双脚过冷,就会使脚部血管收缩造成全身的不舒服。当脚尖温度下降2c1C左右时,还会产生剧烈的痛觉。在一般情况下,脚的皮温最低,趾尖温度有时只有25度。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掌受了凉,可以反射性地导致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明显削弱。于是,原来潜伏在鼻咽部的病菌,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或其他疾病。所以,保温要先保脚。双脚穿上较厚的鞋袜最保温。
巧选鞋子支好招
许多人为了使脚暖和,常常在鞋子的材料、厚度上较注意,而对鞋子的大小却容易忽视。冬季穿过紧的鞋,脚上的皮肤、血管受到重压后,使血液的正常循环受影响,而形成淤血和增多脚汗,并严重降低脚部的抗冷能力,变得容易受寒和发生冻伤,还易诱发感冒等其他疾病。如鞋子过小,脚把鞋子塞得紧紧的,这样不仅造成脚和鞋之间的空隙大大减少,而且还会把袜子和鞋子的絮棉、绒毛等弹性纤维挤结实,结果使鞋中静止空气的储量成倍下降。空气是一种极好的隔热保暖 体,所以在冬季穿鞋切忌过紧,而应比其他季节稍大一些,使鞋子里层的保暖材料袜子保持蓬松状态,能储存较多的静止空气,这样才会有良好的保暖效果。但冬季鞋子过大,造成脚与鞋之间“漏风”,使脚上发出的热量大量散失,鞋子的保暖肯定也不好。
内衣选好不小瞧
内衣是直接接触肌肤的贴身衣,应选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无污染、无毒害的纯棉针织物为宜。尤其是老人,纯腈纶 汗衫不宜作内衣,因其可能会引起过敏、皮肤瘙痒等不适之感。为保暖可选绒衫裤,它具有厚实、柔软、保温的特点,有薄绒、厚绒、特绒三种可供选择。老年人以后两种为宜。
夜里千万别憋尿
冬夜,许多人有了“尿意”,却因为怕冷而赖到天亮才去上厕所·事实上这种憋尿的习惯对健康十分不利。因为长时间憋尿使含有细菌和有毒物质的尿液 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尿痛、尿血或溢尿等病症。严重时,尿路感染还会向上蔓延到肾脏,影响肾功能。憋尿还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使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加微信: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教你养生不生病!)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3~5倍。
因此,夜间有尿意时千万不要强忍着,这样对保证睡眠质量也有不好的影响。
避免冷辐射要记牢
在大寒节气中,要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具体措施是远离过冷的墙壁和其他物体,睡觉时至少要离开墙壁50厘米以上。如果墙壁与室内温度相差超过5℃,墙壁常出现潮湿甚至有小水珠形成,此时可在墙壁前置放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阻断和减轻负辐射,从而保护身体免受负辐射的损害。
人体组织受到负辐射的作用之后,局部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肌肉活动缓慢且不灵活。全身反应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尿量增加、感觉寒冷。如果原先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关节炎等病变,可能诱发脑出血、胃出血、心肌梗死、关节肿痛等负辐射综合征。
坏习惯要早改掉
在冬季,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也相对减少。室内为了保温,门窗封闭较严,通风不良。这就使室内的氧气进一步减少,常使人感到压抑、胸闷。有很多人喜欢蒙头睡觉,特别是冬季由于气温低,更是有人喜欢将头、脸、口、鼻全都埋进被子。在本来室内空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更会造成氧气不足了。 蒙头睡觉的害处,还在于被内通风不良,空气恶浊,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使被内新鲜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积越多,以致使人产生种种缺氧症状。重者,还可因缺氧使人易做噩梦.精神恐惧,突然惊醒。久之,甚至还可以引起神经衰弱等后遗症。这都是蒙头睡觉招致的不良后果。(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永久免费,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
上一篇:大寒节气决定你全年健康
下一篇:冬季浴身体五部分助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