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原则:“和喜怒而安居处”

2020-05-11    已有 人阅读  
   《黄帝内经》中讲故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就是要求我们修养意识,心态平和,保持健康和谐的心态;安居...

   《黄帝内经》中讲“故智者之养生也,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和喜怒而安居处”,和喜怒就是要求我们修养意识,心态平和,保持健康和谐的心态;安居处居住环境祥和、稳定、起居有常、知足常乐。这是心理和环境两个要素共同作用下,使人心态平和的这么一种状态。

   人的精神对人的生命活动会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积极的正能量、一个消极的负面思想都可以导致生理活动出现明显变化。比如一件尴尬的事情,每每想起,我们 都会脸红心跳。瞬间产生这样的效果,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念头而已。我们想要健康长寿,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内心的愉悦,建立健康的情绪。

  修养意识,要注意保持愉悦而宁静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可以使人体气血和畅。气血和畅,我们意识的生机密意得以展现;我们在意识中排除外界的种种扰动,在虚灵明静的状态下行驶自己的职能。如果这些都做到的话,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充斥全身各部的内在喜悦。

  何谓安居处?一方面是告诉人们要有安定的住所,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更是告诉人们心要安定,知足常乐,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不要纠结自己的生活比不上别人。

养生原则:“和喜怒而安居处”

  现在人们因各种原因,常常不在固定的住所和环境中生活。比如工作原因要出差,全国各地的跑;还有热爱旅行的“驴友们”,更是常常在不同的地方落脚。这样,会带来很多问题。就说时辰养生法,21:00~23:00是安歇睡眠的时候,最好在22:00就进入睡眠,身体、意识都要处于睡眠状态。现在的生活 节奏,23:00以后才准备睡觉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了。如果经常出差、旅游,到处跑,生活就没有了规律,白昼颠倒也是常事,还如何谈养生?

   养生中,最难做到的还不是生活习惯上的要求,而是修心、养心。为什么人们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搞养生,甚至连看病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人的意识已被物欲、人物所牵,一刻不得安宁,这就是心不安定。每个人长大后,在很多方面已使意识扭曲,失去了平衡,形成了习惯。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好的性格与习气利人利己,符 合自然生生之性,对养生大有好处。而坏习气与偏颇的性格损人不利己,违背自然生生之性,与养生大相径庭。比如,有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妒忌别人有好 房好车,滋生出对他人的憎恨,这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这样的情绪和意念一旦出现,首先受影响的是自身的气,因为憎恨就会有杀气,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 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经常嫉妒的人,动不动就生气的人身体状况往往都不好,寿命自然也不会长。古人讲:“心静血清,血清无疾。”内心清净平和的人容貌也好 看,因为“心静血清,血清则颜色清净。”

  生活得苦与乐,其实是自己心境可以改变的。就像世界末日的传说,或许会有人恐慌,而心理健康的人,一定可以坦然的面对所谓“末日”的到来。当12月21日结束,人们迎来了12月22日的朝阳,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乐观豁达的人会想,我已经安然 度过了“世界末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面对的呢?从修养意识的角度来讲,我们活着,不是很幸福的事情吗?

  “和喜怒而安居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它蕴含着很多养生的道理,更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学习养生,想要健康长寿,就要向着前人指引的方向去做。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 心态 起居 养生

上一篇:调情志:以情制情法
下一篇:节假日心理养生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