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分温燥与凉燥 养生上该有侧重

2021-09-05    已有 人阅读  
  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气温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  ...

  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久晴无雨,气候干燥,气温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

  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少痰,皮肤及鼻咽干燥,(天下养生网)口渴,心烦,尿黄短,舌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象浮数。

  凉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干,鼻咽干燥,咳嗽痰稀,口不甚渴,舌苔薄白而干,脉象弦涩。

  两者主要区别:

秋燥分温燥与凉燥 养生上该侧重

  1、感受气候不同。外感西风多为凉燥,久旱无雨,秋阳暴烈,多为温燥。

  2、主要症候区别:凉燥无汗,温燥少汗;凉燥恶寒重,温燥恶寒轻;温燥口渴甚,凉燥不甚渴。

  由于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主气属卫又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以咽喉为通道,故燥邪袭人之时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表现。温燥除此之外,多感身体发热,出汗,口干而渴。咽干或痛,鼻衄,干咳无痰;凉燥则常有身体发冷,头痛无汗,口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

  入秋后,可根据气候变化,按照“减辛增酸”的原则,(天下养生网)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主要是多进食含水分多的水果、蔬菜。

秋燥分两种:温燥与凉燥 养生有侧重

  防治温燥可选梨、葡萄、猕猴桃、甘蔗、荸荞、番茄、萝卜、百合。

  防治凉燥可选柿子、石榴、广柑、苹果、白果、核桃、银耳、藕、胡萝卜等。

  此外,秋高气爽,是进行户外锻炼的大好时机,应多出户外活动,(天下养生网)呼吸吐纳,增强肺系功能及抗病能力,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抵御燥邪的侵袭,还对冬天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今日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关注微信公众号:天下养生网(tianxiayangsheng) 永久免费,让养生变得简单、愿健康永伴您身边!)

相关热词搜索:秋燥 秋季养生

上一篇:应对“秋老虎” 养生篇
下一篇:秋季防感冒牢记“十字歌”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