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六字释疰夏

2009-07-21    已有 人阅读  

  “夏至馄饨免疰夏”,这是小时候常听到的一句俗语。家里每到这天,总有一锅清清爽爽的荠菜馄饨在灶上翻腾,还没上桌,胃口早已开了。今天是夏至,我们来说说疰夏。

  高发期:芒种、夏至、小暑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年四季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万物演化。生活在天地间的人,只有顺应其变化才能维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防患于未然。夏季是万物生长繁茂的季节,具有阳气壮盛,天地气蒸的特征,也是阴阳之气转换之时。古人认为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的特点,最易引发“阳泄于外,湿蕴于内”的疾病,疰夏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疰夏是中医特有的病名,又称苦夏。苦在哪里?一天天热起来,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60出头的李阿姨,夜夜睡不着,一沾枕头就出虚汗,脾气躁起来全楼不安宁;“吃肉大王”小沈,怀疑自己得了肝炎,不然怎么一闻到排骨的味道就恶心;刘家小毛头从白白胖胖变成黄黄瘦瘦,每天两、三分的热度,愁煞一家人……说也奇怪,这几样拍片验血都查不出的毛病,一到秋天,不药而愈,第二年照样给你颜色看。

  中医认为,疰夏多因长期体虚者感受暑热之气所致。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体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调整,难免适。症状大多为不规则的低热缠绵、汗多身重、胃纳不馨、口甜口腻、精神萎靡、恶心呕吐、形体消瘦、大便溏薄和小便短赤、舌苔厚腻或黄腻或白腻等。疰夏以芒种、夏至、小暑为高峰期,立秋后症势才渐渐减退。

  食疗法,吃出无忧夏日

  民间常说“夏至馄饨免疰夏”,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暑湿困脾,脾胃功能失调,不仅影响食欲,对营养吸收、肌体调节也很不利。这个时候,口味清淡、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的面食自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食疗作用。当然,它并不是消暑食谱上的唯一选择———

  荷叶冬瓜汤:嫩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洗净切块),煮汤,加盐,服饮。用于疰夏口渴,嗜卧倦怠患者。

  鲫鱼参椒汤:活鲫鱼1条(去内脏,洗净),党参3克,胡椒5-7克,桔皮6克,生姜10克,塞入鱼腹内,加盐,文火煮汤,服食。用于疰夏脾阳不振,面色少华,大便溏薄患者。

  酸梅汤:乌梅(水泡发)、糖适量,共熬,冷却服饮。用于疰夏口渴,纳呆恶心患者。

  绿豆粥:绿豆25克(洗净,温水浸泡2小时),大米适量,煮至豆烂汤稠。夏日经常服食。用于暑热烦渴,纳呆肢困乏力患者。

相关热词搜索:疰夏 中医

上一篇:夏季的饮食养生秘诀
下一篇:应季提醒:男性夏日莫袒胸露背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