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后遗症有哪些?

2009-07-04    已有 人阅读  

  脑中风病临床最主要的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志清醒外,其余症状依然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症状,称为后遗症。后遗症的轻重,因病人的体质和并发症而异。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如下:

  1.麻木

  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2.嘴歪眼斜

  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3.中枢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4.周围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5.偏瘫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脑中风常见的后遗症。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病情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急性脑血管病人为什么会发生偏瘫呢?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两侧大脑半球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内囊。因为这里主要是由一个叫豆纹动脉的小血管供应血液,而豆纹动脉是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的,管径小,压力大,受血流冲击时,容易破裂出血。所以,又叫做出血动脉。是发生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但当血压下降,血流缓慢时,又容易形成血栓。而内囊区神经纤维排列很紧密,上行和下行的纤维都从此处穿过,一旦受损,便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所谓的“三偏征”。部分病人还可见患侧肢体发绀、浮肿。

  6.失语

  失语是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丧失,是由于大脑皮层(优势半球)的语言中枢损伤所引起的。语言中枢有两个:一个叫语言运动中枢,位于主侧半球的额下回后部。这个中枢支配着人的说话,如果这个中枢损伤,会使患者丧失说话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常用手势或点头来回答问题。根据病变的范围,可表现为完全不能说话,称完全性失语。或只能讲单字、单词,说话不流利,称为不完全性失语。这种情况叫做运动性失语。另一个语言中枢叫语言感觉中枢,位于主侧半球颞上回后部。此中枢可以使人能够领悟别人说话的意思。如果这个中枢受损,则引起患者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不理解问话。但这种人语言运动中枢完好,仍会说话,而且有时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会答非所问,这种情况叫感觉性失语。

  在临床上常会遇到有些中风病人,虽然都是同侧偏瘫。但有的失语,有的却不失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主要是语言中枢部位不同。医学上有个规律,习惯用右手写字、拿东西的人叫右利手,其语言中枢在左侧大脑半球,常常把其左侧大脑半球称为主侧半球(优势半球),如果其左侧半球受损.就会发生右侧偏瘫和失语。相反,如果习惯用左手,叫做左利手,语言中枢在右侧大脑半球.我们称其右侧大脑半球为主侧半球。若其右侧半球受损,左侧肢体会发生偏瘫和失语。当“右利手”的人,发生左侧偏瘫时,不会失语;而“左利手”发生右侧偏瘫时,也不会出现失语。

  在中风病中,最常见的是运动性失语,其次是感觉性失语。如果两者并存者叫做混合性失语。这种病人自己不会说话,也不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这是病变损及优势半球的额叶、颞叶所致。除上述情况,还有一种失语,叫做“命名性失语”。其特点是:病人理解物品的性质和用途,就是叫不出名字。如指着牙刷问病人“这是什么东西?”他会答“刷牙用的”。拿着茶缸问病人“这叫什么名字?”他会说“喝水用的”。病人心里明白,就是叫不出名字,所以叫命名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的中枢,在优势半球颞叶后部和顶叶上部,当这个部位受损时,就会发生上述情况的失语。

  7.失认

  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是脑卒中的症状之一。

  (1)视觉失认

  尽管病人的视力和推理能力正常,但不能通过视觉辨认或辨认不清他熟悉的事物。

  ①视觉空间失认症,是指病人对地理空间丧失辨认能力,不能辨别方向,常会在一个熟悉的地方迷路。病变主要涉及右侧顶颞交界处皮质。

  ②面孔失认症,病人对自己熟悉的面孔不能辨认,甚至连自己的亲人和密友也认不出,但可以从说话的声音中辨出。在镜子里不能辨认自己。本症最常见于右侧中央沟后部病变。

  ③颜色失认症,虽无色盲,但病人不能认出过去熟悉的颜色。表现为不认识颜色或颜色命名障碍。此症多见于左侧颞枕区病变。

  (2)听觉失认

  表现为病人不能辨认熟悉的声音如摇动钥匙的声音,水倒进容器的声音,熟悉的歌曲,音乐等。病变部位为双侧Heschl区破坏或此区与内侧膝状体之间的联系中断。

  (3)触觉失认(失实体觉)

  病人眼闭后不能依靠触觉辨认熟悉的物品如钢笔、牙膏、筷子等,病变部位在顶叶。

  (4)身体体位的失认(即印象障碍)

  见于右顶颞枕交界区广泛病变。包括

  ①疾病感缺失:有严重瘫痪病人、拒绝承认偏瘫的存在。

  ②偏侧躯体失认:病人不认为瘫痪的半身是自己的。

  ③动觉性幻觉:病人感到肢体的体积、长度和重量发生改变或移位,或体会到瘫痪侧有两个上肢或两个下肢。

  8.失用

  失用,即运用不能,病人肢体无瘫痪,也无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但不能准确完成有目的的动作。失用包括:

  (1)观念运动性失用症,病变在左顶叶下部。临床表现为病人不能执行一种他了解性质的有目的动作,尤其面部和上肢动作如前臂的屈伸、握拳,指的屈伸,手势等。

  (2)观念性失用症,病变为左顶叶或双顶叶广泛性损害,病人无意义地、混乱地执行一种动作,特别是复杂动作,如点火吸烟、把火柴塞进嘴巴而用纸烟当作火柴擦火柴盒。

  (3)结构性失用,可见于任何一侧半球损害,病灶多在顶下小叶及顶叶后部,偶见于额叶,左侧损害较右侧多见,也可为双侧同时损害。病人无个别动作的失用,但动作的空间排列失调。例如,不能照样模仿简单的火柴排列,摆积木及画图,但却能完全认识自己的错误。

  (4)穿着失用症,病变见于右侧颞顶枕联合区。当双侧性时,失用更明显。病人穿衣不能,衣服里外不分或将腿伸进袖子里。

  (5)口——面失用症,病变由中央回下端盖部前份或额下回后份病变引起。表现为不能在命令下或模仿下执行口面部随意运动,如吹口哨、示齿、舌向各方向伸出、舔唇等。

  (6)肢体——运动性失用症,病变由运动前区受损引起。表现为不能实施快速,交替的动作如用一个手指弹琴似地轻敲,本病常常只累及单侧上肢及手指远端。

相关热词搜索:中风后遗症

上一篇:脚按摩就能对付顽固失眠
下一篇:耳鸣 耳聋 需警惕听神经瘤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