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人人都可能有瘾

2011-05-01    已有 人阅读  

  成瘾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一种现象。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鸦片,让自己进入一个虚无的状态。人总希望通过吃、喝或其他什么物质、行为,使自己放松,寻求刺激和快感---即使是发展到离不开、少不了、为之痴狂的地步。

  甚至有科学家指出,每个人都有上瘾的可能。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令人匪夷所思的瘾存在着。人身在瘾中,往往难以自拔。“成瘾”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依赖,类似的成瘾标准后来才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如病理性赌博、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术的过度使用。

  医学上的“成瘾”,包括两部分,一是物质成瘾,如对毒品、兴奋剂、香烟、酒等上瘾;另一部分是非物质成瘾,主要是行为成瘾,包括赌博、购物狂、性上瘾等。以上这几种成瘾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但成瘾人数目前并没有确切统计。

  此外,网瘾是近几年十分常见的病症。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在讨论,要将网络过度使用纳入成瘾的范畴。但也有人认为,它应属于冲动使用障碍。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陶然介绍,网络成瘾的人非常偏执,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可恶的,虚拟世界是美好的,这是明显的认知问题。行为上,他们每天想的就是怎么上网。

  在一些老百姓看来,迷-癖-瘾,是人们对于某种物质或某个行为迷恋的不同程度。北京回龙观医院物质依赖专家、酒依赖病房主任孙洪强指出,这是通俗的理解,但有些偏差。迷是一种“爱好”,有的人是球迷、戏迷,有些人嗜好某种食物,有些人爱集邮等,只要不影响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就属于正常行为。

  癖略带一些贬义,介于迷和瘾之间,是正常向非正常的过渡,多指对某种事物有特殊嗜好而难以舍弃,如洁癖等,但是若是影响了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或对他人、社会造成危害,也是一种疾病,如偷窃癖、恋物癖。

  若要用一句话形容“瘾”,就是强迫性的、不能自控的、不顾后果的使用某种物质;它是对某一行为或物质的欲望达到了渴求的程度,其行为影响到正常的心理、生理或社会功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造成不良后果。其实,人人都有可能有瘾。

  孙洪强说,医学上判断是否“成瘾”,主要有三个标准:

  第一,对某种物质是否有强烈的渴求,或对使用物质的开支、结束或剂量控制的自控能力下降,明知有害或主观希望停止但总是失败,如明明看到烟盒上表明了“吸烟有害健康”,但一会不抽就哈欠不停,甚至手发抖。

  第二,停止使用某种物质或某种行为后,是否不断产生重新使用的强烈欲望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而且对该物质或行为的耐受力增高,例如有些酗酒的人在戒酒时,老想喝上几口,没事就打开瓶盖使劲闻酒味。

  第三,减少或停用后,会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比如有酒瘾的人,如果不能定时定点定量地喝,就会浑身不舒服,手抖、心慌、血压升高、出现幻觉等。

  成瘾者会有一种特殊的“记忆”,也叫“成瘾记忆”,其核心在于“上瘾物质”.看到别人喝酒,看到酒瓶,甚至听到和酒有关的词儿,就会让他按捺不住。

  导致成瘾,通常有三要素:遗传、个人素质、环境。“我以前抽过烟,五六岁时就体验过,初中、高中也抽过,可我依然没有形成烟瘾。所以,成瘾和个人素质、遗传因素、环境有密切关系。”孙洪强说。

  据孙洪强介绍,成瘾者大多是初次或多次体验某种物质或行为后,有了舒服的感觉,此后就会希望重新经历这样的美好感受,于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慢慢地就形成了瘾。拿香烟来说,尼古丁进入脑内后能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从而使人体验到愉悦。

  环境对于成瘾也有重要影响。如父母不抽烟,那孩子吸烟的几率可能较低。但若长期处在一个吸烟环境下,吸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相关热词搜索:人人

上一篇:什么是森田疗法?
下一篇: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分类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