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领花血本买奢侈品的心理秘密

2011-03-30    已有 人阅读  

  是每个人每一天都可能会进行的事情。因着性别年龄的不同,消费的对象、目的、心态也会截然不同。走在上海繁华的淮海路、南京路,你可以找到大部分你想得起来的著名品牌。年轻的白领们更以消费奢侈品为乐。你买过奢侈品吗?你带着怎样的心情进行消费?你又是否明白自己消费奢侈品的心理秘密?

  1 买奢侈,还是买虚荣

  调查对象1 王霄芸 女27岁 客服经理

  大约半年前,王霄芸被老板提拔为公司主管客服的经理,之后不久,她便为自己添置了一只LV包。王霄芸说,自己平时消费很理性,买东西前总是习惯货比三家。不会像很多女性那样因为商家的促销而冲动地跑进商场大肆抢购。而买这只LV包,她也同样做足了功课。

  “其实想买LV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下不了手,觉得很贵。事实上,‘贵’的概念很模糊,因为我并没有认真看过价格。有一天我上LV的官网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自己喜欢的那款包价格并不是那么吓人,和我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于是,就开始做购买前的准备了。”王霄芸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LV在香港和内地的价格,还通过网络、向朋友请教,获取有关如何分辨真假LV的资料。经过一番比较后,她决定,请朋友在去法国旅游时帮她代买。她想要的那款包在法国的价格折合人民币四千多元,要比中国大陆便宜近千元。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为了一个包这样兴师动众很不值得。A货、超A货满大街都是,何必花那么多钱还托朋友千里迢迢地带回来。”对此,王霄云很坚持一点,那就是坚决不用盗版!“拥有一LV是很多年轻女孩子的梦想,我也一样。但如果凭自己的力量买不起,那我就不用。”不过,除了自己喜欢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许多女朋友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LV,“怎么说我也该有一个吧?女人嘛总归是有虚荣心的。”

  不过,这样的奢侈品有一个也就足够了,王霄芸说自己有个女朋友看到LV就走不动路,每次去逛LV专卖店都会忍不住买一个,完全没有自控力。现在已经不敢去LV的店了。

  点评

  所谓“名牌”,除了高品质的原材料、设计师以及工艺流程外,更重要的,是带有强大的“心灵附加值”——可以让喜欢名牌的人在世俗生活中,保有某种现实的向往、拥有的渴望和身份的增长,充分享受“现世”的快乐。其实,“名牌”本身是一种叙事的方式:创立者和购买者,在一个别人看来是奢侈品的物件之上,达成某种默契,共同拥有了一个关于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故事。

  喜欢货比三家的名牌爱好者,是理性而自持的。“但如果凭自己的力量买不起,那我就不用。”——当所有的名牌爱好者都可以这样成熟而淡定的时候,关于奢侈品的故事就真的最贴近心灵了。

  2 为奢侈品找一个“心灵对价”

  调查对象2 吴骏 男29岁 杂志编辑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接触各类设计师,吴骏本人对有设计感的东西也十分喜爱。
 
 
不久前,为了参加一次重要的活动,他花了五六千元,订制了一套中装。这件圈圈绒质地的长衫有着古典的造型和别致的质感,这独特的组合,吸引了吴骏,他很自然地就拐进了这家店。“第一次试穿时并没有想买的念头。衣服很宽大,并不适合我的身材。”过了不久,再一次路过那家店时,因为这件衣服的设计师正在店中,吴骏便和他聊了起来。这位设计师不仅擅长设计中装,还对中式服装穿着礼仪很精通。畅谈过后,吴骏便决定订制一件圈圈绒长衫,外加配套的衬衫和马甲。“在这个过程中,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非常适合穿马甲,它对于修整我的身材有很好的帮助,让我看上去不显得胖。而设计师建议我,可以搭配牛仔裤,会显得非常别致。”

  虽然这套价格不菲的中装,能够穿的机会实在不多,不过,吴骏依然觉得自己这钱花得很值!“这次消费的过程,让我非常享受,并且学到了很多原先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我的消费观是,花钱要有所得,这里的‘得’,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经历。一餐好吃的食物,一次有趣的旅行,都是可以让我享受的过程,通过这些消费的过程,我有了新的积累。”吴骏认为,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自己的每次消费都对将来挣钱有帮助。

  不过,对于他的这套中装,周遭的朋友们却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反正只穿一次,不如花钱租一套;也有人认为很棒,很特别。

  点评

  要让“奢侈品”发挥真正的价值,需要为你的奢侈品找到一个“心灵对价”——在你的心中,它的价值超过标签上的数字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一件奢侈品,而可能升级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带给你的愉悦远远超过物理量了。

  “每一次消费都是一种积累”——这是最好的一种购物心态,因为讲这句话的人,懂得享受过程中的美,超越了结果的局限。而这种懂得和超越,在人生的各个场所,都是一种难能的智慧。

  3 购物,也是一种文明

  调查对象3 Siva 女26岁 留学生 目前与男友一同在英国

  平日里在消费中遇到服务不满意,很多人都会感叹:中国的服务业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好!而Siva的消费经历为我们真实反映了发达国家也不是消费者的天堂,一样花钱消费,在中国和在外国都会遇到不顺心。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和男朋友TT一起逛街,TT看中了一只Bulberry的包,我还真喜欢这家的款式,都是有棱有角有模有样的,皮子也好,颜色也靓,自然,价钱也贵的。不过,这个牌子在国内不疯,更没有满街的盗版煞风景,将来背回上海也有身价。配得上TT那圆润丰满有型的肚子。”Siva他们看中的那款包,货架上有两只,一只的背带被很巧妙地整理成长短适中的,另一只的背带很长。TT问那个店员,你能帮我把那个长的背带也整理成短一点的吗,意思是想看看用哪种巧妙的手法来调整背带长短。结果那位店员二话不说就把那根长度适中的背带给拆开了,搞得很长。Siva和TT顿时无语,只好试着自己摆弄背带,想办法把它调整回去。与此同时,店员叫来了一个人高马大的黑人店员,问他是否知道应该怎么调整。黑人店员看了看包,然后用一副专家似的口气说:“这个包其实是设计给身材很高的人背的,你要是长得高一点,背起来就正好了。”

  “这话听的我们超级不爽,敢情不是人挑包啊,变成包挑人了啊!”Siva说,虽然这位黑人大哥的话貌似也有道理,比如Siva自己没有凯特·摩斯那样漂亮的腿,所以从来不考虑穿健美裤的……不过,这样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说出来,显然是给本来想消费的客人添堵。“总之我们最后离开了专柜,没有买那只打了七折的Bulberry。”

相关热词搜索:奢侈品

上一篇:白领压力过大 警惕知识焦虑突袭
下一篇:治疗社交恐惧症的良药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