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冷抑郁症患者增多 自我调节防“情绪流感”
2011-03-17 已有
人阅读
“这两天情绪特别差,疲惫不堪,怀疑自己感冒了,但也没有发烧,流涕,就是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头沉得厉害。”记者昨天上午11点在第一医院门诊神经内科见到了面色憔悴的毛女士。记者交流后得知,毛女士在事业单位工作,今年43岁,女儿上高二,上周女儿期中考试,三门没及格,想到明年三月就要参加小高考,心里那个愁,急得晚上睡不着觉,动不动就发脾气,无缘无故和家人吵了好几架,上班也提不起劲。特别是最近几天出现心慌、手抖、头疼、晚上睡不着,整个人变得很焦虑,还感觉特别累,当天一早请假来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心理学专家王军主任指出,门诊情绪“低迷、感冒”的患者一上午就来了20多个,当下最需注意的是心理“保暖”。专家解释,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内分泌容易紊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心慌和失眠多梦等现象,从而导致抑郁症;低温、干燥和较高的气压,对某些生理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哮喘)患者也有不利影响,常常会导致其产生恐惧心理,担心病情会越来越重,以致情绪低落。从门诊临床情况看,女性发病率在23%~38%之间,是男性的4倍,这是因为女性天生比男性对天气的变化更敏感。从生理方面来说,冬季一到,女性大脑中的复合胺就会因为日照缩短而分泌失常,从而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压力大、易感性的女性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也容易引起抑郁情绪,加上现代女性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行为方式普遍表现为忙忙碌碌,导致她们的情绪容易趋向于不稳定,特别是常年在室内电脑前工作、很少运动的女性,比一般人更易患抑郁症。此外,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也会恶化情绪。王主任说,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感情比较脆弱的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上班很少见太阳以及对寒冷较敏感的人都更易患上“心理流感”。
王主任强调,因气候变冷而产生的抑郁症,绝大多数属亚临床抑郁,经过适当调节,症状即可自行好转。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般都可消除忧虑心态。加强室外活动,如体育锻炼、外出旅游等;注意饮食,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的肉类,如羊肉、牛肉;适时饮一些兴奋性的饮料,如绿茶、咖啡;增加光照时间,白天多晒太阳,晚上适当增加照明的亮度等。心理方面的调节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闭目养神,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日常生活中,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参与无原则的争执和较量;随时随地用“难得糊涂”安慰自己,心胸开阔,从而减轻人体植物神经的紊乱,利于病情的康复。(张子青 王娟 于丹丹)
上一篇:女人不能走错的十六步!
下一篇:专家称女性适当贫嘴有利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