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乳癌患者有抑郁症 需清理“情绪垃圾”

2009-03-04    已有 人阅读  

  提到“癌症性格”这个不吉利的“舶来词”,不少人都心存疑虑: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还真能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吗?若真如此,有所谓“癌症性格”者是否真的“在劫难逃”?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林丽珠教授分析说,临床发现,抑郁症与癌症常常同时发生,西方有些专家也曾将经常压抑自己的人归入“癌症性格”一族。而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则早就对“七情致病”有详细的论述,指出人体在过分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影响下,会出现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现代医学也发现不良情绪可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导致抗病能力的下降,这正是公认的致癌重要内在因素。
 
    现象
 
    癌症患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
 
     “我们用临床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达80%的乳腺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林丽珠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癌症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介于20%~45%之间,大大高于普通人群6.1%~9.5%的发病率,而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倾向尤为明显。相关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有2/3会产生自杀念头,而有15%~25%的患者会自杀成功。这对于其自身和亲友,都是一种无法挽回的伤痛。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半年内曾经遭遇过突发性的重大打击。”林丽珠指出,特别是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放疗之后,女性的部分特征没有了,有些患者会认为自己身体不男不女,心理上一时难以调适过来。这时,如果加上配偶不体贴,夫妻关系和性生活受到影响,患者不良的身心感受会进一步强化。原来没有抑郁症的这时可能会产生,而已经有抑郁症的患者,症状则可能进一步加重。
 
    质疑:不良性格也易致癌吗?
 
    如上所述,在患了抑郁症的癌症患者身上,人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些相似的特征,如厌食、疲乏、失眠、焦虑、愤怒、绝望……林丽珠指出,事实上,这些躯体上乃至心理上的“抑郁指标”,即使是在没有癌病的繁忙都市人身上也越来越多见。在西方,有专家将这种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如火山爆发,常常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备受压抑折磨的一族冠以“癌症性格”的标签。特别是以英国心理学家劳伦斯·莱森教授为代表的专家认为,有抑郁症的患者的性格特征可增加癌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劳伦斯·莱森认为,C型性格患癌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又称为“癌症性格”。
 
    但上述观点也一直备受争议。为了“撕开”劳伦斯·莱森等专家为癌症贴上的“性格标签”,日本科学家就曾花了7年时间对3万多名志愿者进行性格测试并跟踪调查,最后得出结论:癌症与性格无关!而吸烟、喝酒、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讨癌魔欢心。
 
    专家:过激情绪的确能降低免疫力
 
     “‘万事劳其形,百忧撼其心’,生活习惯及外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比较显而易见,而性格、情绪的影响是内在的,较难捉摸,容易被忽视。”林丽珠认为,不良的性格和情绪虽非致癌决定因素,但在不同人身上也起到不同程度的“帮凶”作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对‘七情致病’的论述,指出人体在过分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影响下,会出现脏腑功能失调,从而致病。”林丽珠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说,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的表达会调动人身上的气血变化,而气血本身又是维持脏腑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气血一旦出现较大的变化,脏腑势必受影响甚至发病,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等。《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诸葛亮气死周瑜,以及《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因中举喜疯了,都是“七情致病”的典型例子。
 
    林丽珠还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称,人体的免疫系统犹如忠于职守的“哨兵”,在监视和阻止肿瘤的扩展和转移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情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据她介绍,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当人出现过分的焦虑、紧张、怒气、恐惧、激动、窘迫、抑郁等不良情绪时,会波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到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正常水平和作用,从而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虽说致癌的真正原因比较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则是公认的内在因素。”林丽珠提醒说。
 
    建议:定期清理“情绪垃圾”
 
     “目前排在癌症发病率前列的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等,与不良生活方式的关系更为密切。”林丽珠特别强调,只要衣食住行的习惯长期不科学、不健康,无论什么性格都同样“在劫难逃”。这也说明为什么不少性格外向、开朗乐观的人也会不期然遭遇癌痛的侵袭。因此,防癌的关键还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癌症性格’作为一种研究能给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普通人无需生搬硬套给自己硬性归类。”林丽珠指出,有1/3的癌患者是给吓死的。像“癌症性格”之类的负面分析和提示,对人们可能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实在没必要。而且,即使发现自己有这种性格或者情绪倾向,也并非不能改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多向亲友倾诉,定期清理“情绪垃圾”,让它没有“聚堆发酵”甚至“滋事”的机会。另外,中医药在调节不良情绪的治疗方面有着较好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抑郁症 患者

上一篇:宣泄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下一篇:写日志可间接无意识地改善心理情绪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