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炎日 中老年人天热要防热中风
最近一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使热中风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据天津市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素红介绍,热中风发病人群既有50岁左右的中年人,也有80岁老年人,但主要还是以老年人为主,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老年人。他们中有人错误地认为中风只会发生在冬季,其实夏天的6-8月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尤其是高温、低气压天气热中风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以脑梗塞患者居多,大约占了九成。中风对中老年人危害极大,如不及时诊治就会导致瘫痪,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应当积极预防。
身体缺水供血不足 忽冷忽热是诱因
夏季人体的水分流失较快容易缺水,尤其是老年人本来体内水分就少,加上天热出汗较多,身体就更容易缺水。当气温在32℃以上时,人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达到散热目的。这时人每天出汗大约会达到1000毫升以上。老年人本身体内水分就较少,更容易缺水。身体一旦缺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压升高,致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所以这种通过皮下血液循环实现的散热方法对心功能不好的中老年人来说就是一种身体上的负担,会使老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发生出血性中风。
高温时为了散热,一部分本来应该流向大脑的血液都流向皮肤,大脑血流量的减少,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使原来就供血不足的大脑更加缺血,造成脑梗塞。
随着进入夏季后空调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室内外频繁冷热交替也是中风发生的原因之一。如果室内外温差相差太大,忽冷忽热,会使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脑中风。
饮水是关键
夏天人体会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老年人的口渴中枢相对比较迟钝,很多人因为不渴而不主动喝水,但是不渴并不等于不缺水。为保证足够有充足的血容量使血液得稀释,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胃肠功能特点,应多喝白开水。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2500 毫升, 24 小时的尿量保持在2000 毫升以上。一天中血液黏稠度从深夜到早晨,再到上午呈上升趋势,所以在睡觉前喝水后,可以降低细胞容积值,降低血液黏稠度。
饮食要清淡
夏季为了散热已经“夺走”了一部分原本流向大脑的血液,如果饮食上再味重、油腻,消化器官需要更多的血流帮助消化,这样就使得流经大脑的血液又减少了,为脑梗塞埋下“祸端”。因此,夏季的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盐、少糖、少油、低胆固醇,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蛋、豆类食品,常喝绿豆汤。另外,还可以多吃醋、山楂等能降血脂、软化血管的食物。夏季最应注意的是饮食卫生,防止因腹泻缺水而诱发脑中风。
空调使用要合理
合理使用空调首先要注意最低不能低于26℃,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8℃,在睡觉的时候不要贪凉,防止因感冒引起中风;其次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室内应保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正常体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肌体抵抗力。
药物有备无患
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心脏病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检查血压,化验血脂、血糖、血黏度。当气温升到32℃以上就要及早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脂、降血糖、控制血压等药物改善血液内环境。如果出现头痛、头晕、晕厥、半身麻木、肢体无力等中风预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相关热词搜索:养生
上一篇:判断精神病药效的“五大指针”
下一篇:精神病患者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