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焦虑障碍患者达5700万

2011-03-07    已有 人阅读  

  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我国首届全国焦虑障碍学术会议日前召开,权威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焦虑障碍患者人数多达5700万,焦虑障碍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九成以上焦虑障碍患者未获治疗

  据介绍,焦虑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躯体症状或神经衰弱样症状等。记者了解到,焦虑障碍在我国的患病率高达5.6%.据2009年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山东、浙江、青海和宁夏四省(区)的流行病学汇总资料推算,我国焦虑障碍患者人数多达5700万人,这一数字还不包括18岁以下人群的发病人数。焦虑障碍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我国超过90%的焦虑障碍患者未能得到治疗,形势十分严峻。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周东丰教授介绍说,焦虑障碍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社会关系、职业、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导致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下降。此外,焦虑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功能往往严重受损,这可能引起患者出现抑郁症等其他精神障碍疾病。临床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共病与单纯的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更加严重的症状和社会功能损害以及病程慢性化、预后效果较差等特征。此外,焦虑和抑郁共病还有可能导致更高的自杀率。因此,焦虑障碍患者迫切地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疗。

  焦虑障碍的医疗花费是一般人口的9倍

  中国残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张明园教授特别指出,焦虑障碍是医疗资源的一种沉重的负担。焦虑障碍患者常常由于各种因情绪引起的症状,反复求诊于各临床科室,而成为基层医疗资源的高频率使用者。据了解,由于过去我国医学界对焦虑障碍的诊断概念比较狭窄,诊断水平不高,诊断率也较低。许多患者在获得正确诊断前,已经进行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患者所花的医疗费用约为是一般人口的9倍。

  张明园教授还告诉记者,焦虑障碍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合并存在,如抑郁症、酒精滥用或依赖等,各种焦虑障碍也可能共同存在,使诊断和治疗更为困难。因此,许多患者没有得到良好、正确的治疗。专家认为,我国医生对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得到科学的指导,以满足广大患者迫切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坚持长期治疗并预防复发是对抗焦虑障碍的关键

  专家介绍,与一般躯体的疾病不同,由于焦虑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往往受到明显缺损,因此在治疗中除了要解除患者的各种症状困扰外,还需要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社会功能。

  同时指出,治疗焦虑障碍的常用手段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医生需要根据焦虑障碍患者类型的不同、病期的不同症状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由于焦虑障碍是一种病程较长,且复发率较高的疾病。为预防焦虑障碍复发,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同时必须加强对患者的长期随访,以减少复发几率。

  据介绍,目前国际医学精神界主张,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首选新型抗抑郁药。例如,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不仅能有效治疗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等焦虑障碍,对抑郁症也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在获得较好的疗效后,继续服用赛乐特对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复发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专家指出,焦虑障碍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要达到最佳疗效,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持续1至2年。对于严重慢性患者如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治疗时间至少要持续12个月,部分患者还需要更长期的治疗甚至持续终身。

  另外,我国的第一个焦虑障碍诊疗指南将于近期公布,其内容包括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和强迫症等。这将为我国焦虑障碍患者提供规范化的治疗依据,对精神科医生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焦虑障碍

  焦虑是一种常见情绪,人们在不同场合可能不同程度的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的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为病理性焦虑。临床上称为焦虑症状。

  焦虑症状表现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是指一种提心吊胆、恐惧和忧虑的情绪状态,常伴有紧张不安;躯体症状是在精神症状基础上出现自主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或颜面潮红、苍白等。

  焦虑障碍属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将焦虑障碍氛围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等。焦虑障碍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而且焦虑障碍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酒精滥用或依赖等合并存在,各种焦虑障碍也可能共同存在,使诊断和治疗更为困难。

  焦虑障碍预后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和临床类型有关。经恰当的治疗,多数患者可在半年内好转,病程长短、症状轻重、病前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完好、有无刺激因素、个性有无缺陷均可作为预后的参考因素,尤其是对于广泛性焦虑患者而言,需要长期治疗来预防复发。

相关热词搜索:养生

上一篇:偏头痛有3种 怎么治?
下一篇:失眠与亚健康“狼狈为奸”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