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有“型” 不止为了好看

2011-03-02    已有 人阅读  

  口服药物外形各异,剂型也多种多样,西药有片剂、胶囊,中药有丸散膏丹,这不免让患者提出疑问,药物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它们跟疗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主任医师肖永红、天津市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以及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制剂教研室主任宋金玉,请他们为读者解答这些疑惑。

  口服药,三种剂型最常见

  肖永红指出,常见的口服药主要有片剂、胶囊和丸剂三类。

  胶囊有硬胶囊、软胶囊两种。片剂又可以分为素片、包衣片、泡腾片和口腔速崩片四类。药物直接与辅料或单独药粉直接压制而成的药物叫素片,这是最常见、也最传统的一种剂型。给素片穿上“外衣”,就叫做包衣片,它可以进一步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等。泡腾片中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使药片迅速崩解和融化。而口腔速崩片则是一种新剂型,此类药物可以在无水(或仅有少量水存在)的情况下于口腔内迅速崩解。

  五花八门只为满足治疗需要

  尽管药物剂型如此五花八门,但其设计初衷却可以一言以蔽之———治疗的需要,具体说来,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便患者服用。有些药物带有强烈的味道,例如黄连素确实让患者难以下咽,这时包上一层糖衣,就会把药物的味道遮盖起来。同样道理,很多药物采用糖衣片或薄膜衣片的剂型,可以让良药不再苦口,与此同时,包衣还可以让药片更顺畅地通过食道,避免出现药片片卡在食道中的现象。同样的道理,有些液体药物也让患者难以下咽,例如藿香正气水,这时可以作成软胶囊,患者服用起来口感就好多了。至于一些药物颗粒也可以装入硬胶囊内,不仅可以掩盖药物的苦味及臭味,而且便于吞服。

  另外,泡腾片崩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溶解于水中,入口时会带来汽水般的口感,甚至让人觉得服药成为一种享受。至于口腔速崩片更是让人们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也能服药,便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第二,控制药物生效的时间。有些药物需要每天吃上两三顿,既不方便,血液里药物的浓度也会上下波动,缓释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药片在素片的基础上多穿了许多层“衣服”,随着衣服一层层地被体液分解,药物也就缓慢而平稳地释放出来。而控释片的外衣则更加精细,药效的发挥更加平稳。根据《中国药典》要求,素片应在15分钟内完全崩解,这是素片崩解时间的上限,缓释片的崩解时间则要比这个长得多。

  第三,控制药物的作用部位。有些药物会伤胃,就需要制成肠溶片,才能保证药物不会在胃里分解。这些药物在胃液内2小时无变化,当随着食物顺流而下进入小肠后,则会在肠液的作用下,于60分钟内崩解。

  其原因就在于它们穿上了遇胃液不分解、遇肠液才分解的“衣服”。

  丸剂历史有两千年

  丸剂一般见于中成药,其历史最悠久。早在汉代,中药中就已经有丸剂了。两千多年下来,丸剂的种类并不比西药逊色,如按“赋形剂(编者按:在药物制剂中除主药以外的附加物,也可称为辅料。)”的不同可分为:水丸(以水黏合)、蜜丸(以蜜黏合)、水蜜丸、糊丸(以米糊或面糊黏合)、浓缩丸等,现在还有一种滴丸。以上各种丸剂都需要用水或其他液体冲下。滴丸是一种速释剂型,如现在较为热门的速效救心丸和复方丹参滴丸,药物在基质中呈分散状态、胶体状态或微粉状态结晶,因而增加了药物的溶出速度和吸收速度。

相关热词搜索:养生

上一篇:中药别总是趁热喝
下一篇:4类疼痛不能乱吃止痛药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