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 控糖6大原则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疾病。如何高质量降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当前治疗领域的一大挑战。根据近年研究,高质量降糖应强调六点:平稳、早期、长期、有效、联合、降低总危险。
平稳:减少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幅度增大是糖代谢紊乱加重的征象。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最佳的血糖控制不仅要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而且还要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这就要求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兼顾降低高血糖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将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降到最低。
血糖波动性越高,发生各种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越大。另外,低血糖是临床上血糖控制难以达标的重要障碍。有学者提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控糖的益处。
早期:纠正高糖毒性
国内有研究表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近半数患者可以不用降糖药,而且血糖控制良好。由此可见,在病程早期积极治疗,能较快纠正高糖毒性,使负责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得以部分恢复,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期受益。因此,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只要不发生低血糖,血糖控制的目标要尽量接近正常,糖化血红蛋白最好达到6.5%,甚至6.0%。
长期:消除代谢记忆
由于机体的“代谢记忆”效应,血糖长期不正常,就等于在体内埋下了并发症的种子。因此,血糖控制必须保持长期稳定,才能消除代谢记忆效应。在VADT研究中,患者持续10年时间血糖未达标,10年后再进行规范治疗,即便将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以下,对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也没有改善。
有效:患者积极配合
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风险也在升高,由高到低依次为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微量白蛋白尿。研究证实,不存在一个血糖值,只要低于它就不会发生并发症。而糖化血红蛋白每减少1%,微血管并发症就能降低37%,大血管事件降低14%。因此,2型糖尿病一经诊断,患者就应积极配合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降至7%以下,并长期维持,这才是有效的降糖。
联合:药物取长补短
在以往的糖尿病治疗模式中,首先干预生活方式,其次服用单药治疗,再次联合用药,还无法使血糖达标才使用胰岛素治疗,这显然有悖于高质量降糖原则。而早期联合用药可使每种药的剂量减少,避免因用药剂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另外,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用,它们彼此可以取长补短,提高降糖作用,减轻或抵消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胰岛功能衰退。
减危:争取各项达标
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吸烟等。因此,治疗上要多管齐下,目标水平为: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BMI低于25,总胆固醇低于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5毫摩尔/升。
相关热词搜索:糖尿病患者
上一篇:母乳喂养降低女性患糖尿病风险
下一篇:提醒:高血压 不易觉察的生命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