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您提个醒:使用血糖仪要因人而异

2011-02-18    已有 人阅读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得了糖尿病的人都知道要监测自己的血糖变化,可是对血糖监测这个“麻烦事”,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可能不了解的地方还挺多。在中国糖尿病监测管理规范专家研讨会上,全国30多位内分泌科专家一致认为:对糖尿病病情进行有效管理,血糖检测是关键。

  “血糖检测是对糖尿病病情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纪立农指出:“血糖监测,是指长期控制的监测和血糖波动的监测,而许多患者不理解为什么要监测血糖波动。”纪立农说,研究发现餐后血糖增高和心血管病死亡相关,如果血糖波动越厉害,它的氧化应激指标也越高,氧化应激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平均血糖要控制,血糖波动也要控制。血糖监测的数值虽然本身是不能对血糖有直接作用的,但医生是在根据监测的结果进行临床治疗的,所以只有确保监测值正确才能使临床治疗和血糖控制更为有效。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人,但只有32%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口服及注射胰岛素合用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平均频率为4.5次/月,单独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仅为2.8次/月,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率低。

  科学、规范地进行血糖监测,可分为科学使用血糖仪、合理开展自我监测两个方面。纪立农指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尤其需要加强。究竟什么样的血糖仪容易产生偏差?什么样的监测设备不适合自己使用呢?糖尿病患者对此应该有所了解。

  “血糖仪主要技术含量都在一张张小小的‘塑料片’内部,而试纸的核心是生物酶,不同酶和辅酶有不同的特性,检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各不相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副主任王煜非介绍说,虽然目前在我国使用的血糖仪适用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但是,因不同的酶对各种干扰的敏感性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血糖仪适用的人群不同。尤其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呼吸衰竭、心衰、严重感染和生活在高原的缺氧人群,使用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原理的血糖仪,可能出现检测误差;而接受含麦芽糖药物治疗的患者,接受含环糊精的腹膜透析的患者和接受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者,如果使用基于葡萄糖脱氢酶原理的血糖仪,就可能出现检测误差。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临床药物、病人体内成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血糖检测的数据更加精准。

相关热词搜索:血糖仪

上一篇:新发现:吸烟会加速脱发
下一篇:定期体检发现肝脏的“沉默杀手”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