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变态多因积怨已久 关心弱势群体的基本自尊

2011-02-12    已有 人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咨询与临床心理研究所所长 刘翔平教授
 
    日前,大兴区38岁的犯罪嫌疑人张武力将妻子儿子杀死,自首时自称有精神疾病
 
    之前一个月,住在大兴区这个小区的李磊一夜间将自家5口亲人灭杀。
 
    之前半个月——12月12日深圳民工刘爱兵将父亲妻子等13名亲属邻居置于枪口柴刀之下。
 
    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人性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恶变?为了安全和健康,我们当关注些什么?
 
    人格变态的某种反映 压抑积怨至自我毁灭
 
    上述杀人案,通常不是在一时激愤情况下发生的,而是经过了多年的酝酿和长期的积累,而且也不是一对一的情绪刺激,而是蓄意报复,是一对多的残杀与毁灭,具有弱者与强者同归于尽的悲剧性。所以凶手的动机更加复杂。这种残杀经过冷静的策划和长期的想象,是人格变态的某种反映,也是扭曲的人性的折射。
 
    34岁的刘爱兵生长在不幸福家庭中,父亲赌博贱卖了家产,母亲生性暴虐将他赶出家门,他又认为自己的妻子与他人有染,刘爱兵在经受了家庭不和、与大学失之交臂、婚姻失败和牢狱之灾后,他从广东返家两个月来一直游荡在山里。他仇视这个世界,尤其仇视自己身边的亲戚邻里。周围的人都觉得他这个人冷漠,从不爱答理他。
 
    我们发现,刘爱兵与李磊一案,有相同之处。首先都是经历了所谓的不公正,觉得别人欺侮自己,而当时不敢直接反抗,即具有小怨积累成大恨的心理过程。这种对于小不公的压抑与忍让,使人失去了现实性,即不能就事论事与对方争执和冲突,其实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小冲突和争执是必要的生活内容,可以将怨恨及时地化解掉,有利于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因为性格的懦弱和压抑而不敢公开与别人及时争执,就会积累怨恨,从而产生对周围人的抽象的仇恨,就会产生对群体的泛化了的攻击。这种普通的个人之间的恩怨就会转化成为一般的反社会的倾向,其暴力的能量就会被无限放大。
 
    第二个是自卑的问题,如果人们面对不公正或冲突时,有能力维护个人利益,这样就不会形成你是一伙人,合伙欺侮我的弱小感和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意味着自恨,自我毁灭的冲动,一旦占据着心灵,同时又认为是周围的人逼迫自己,就会产生大家同归于尽的疯狂。
 
    关心弱势群体的基本自尊 一句话或许改变杀手选择
 
    痛定思痛,如果我们不能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就要发现它们的心理规律。通过这类杀人案件,人们应当反省社会,反思周围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关心弱势群体的基本自尊,让每个人有尊严地活着,是社会的使命。也就是说,缩小人与人的差别,对于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帮助关爱与支持,用善良和宽容之心对待,尊重他们的生存的权力,多一些人性的温暖,少一些人性的冷漠,生活中往往一句话,就可能改变杀手的选择。大学生马加爵本来想杀第四名同学,但想到他曾经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自己买过一包方便面,就放过了他。可以说一包方便面救了一条命。如果刘爱兵周围的邻居对他稍微好一些,多一些理解与同情,多一些关心,可能这个爆发就会被无限期推迟甚至永远不会发生。
 
    我相信,如果我们的社会不造成弱者的窒息感和无奈感,给他希望和被尊重感,有适当的灵活性和接纳个体的空间;如果个体改变自己的心理自卑,也对他人宽容一些,这类杀人案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会使人们接纳冲突而走向共同发展。
 
    人性关怀会减少身边的凶宅 一个电话可能挽救一家性命
 
    张武力在杀人过程中响动很大,摔重物哭喊厮打之声不断,邻居们都听到了,“但谁也没理会”。这便是我们当前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空白点。这种事不关己,远远躲起的心态情形,确实是给一些恶性案件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从人性的角度,从人格的力量,关注他人的安全与健康,关心身边人的冷暖温饱喜怒哀乐,关怀弱势群体老人孩子妇女病人的生存状态,是营造人际温情关系,体现人类善良、互助精神,维系社会和谐的保证。假如有一个邻居在张武力施暴时去过问一下,或报个警,就有可能挽救这一家人的性命,也会减少了身边的“凶宅”。这便是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自己的心理援助,是我们目前尤其需要的。

相关热词搜索:养生

上一篇:5类“心病”困扰学生 专家吁学校建心理测评机制
下一篇:心理成熟有四个标准:首先应该“平视”异性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