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我们为什么会有职业病?

2011-02-05    已有 人阅读  
 一位心理专家的太太总结出来打电话找他的人有三种,一接电话就能听出来:一种是领导,一种是学生,还有一种就是搞心理的同行。 这第三种人的特点就是——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帮你解决问题了。 曾经看到一句...

     一位心理专家的太太总结出来打电话找他的人有三种,一接电话就能听出来:一种是领导,一种是学生,还有一种就是搞心理的同行。
 
    这第三种人的特点就是——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帮你解决问题了。
 
    曾经看到一句话很有意思,说人生最怕两件事,一是有做教师的父母,二是有做心理咨询师的配偶。
 
    做教师的人,难免好为人师,自以为诲人不倦,其实弄不好在毁人不倦。当然必须承认很多教师子女都很优秀,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叛逆的,一旦叛逆会很难教化,因为已经听过太多说教,有了免疫力。
 
    我做教师不到两年,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发现教师作为群体确实很有特点,一般开会时的表达就不用说了,即使平时说话也有板有眼,清晰有条理,确实是拜职业所赐。而做心理咨询师的人,难免有些助人情节。以前采访一位心理专家,他太太总结出来打电话找他的人有三种,一接电话就能听出来:一种是领导,一种是学生,还有一种就是搞心理的同行,这第三种人的特点就是——说不了三句话,就要帮你解决问题了。
 
    也许也是出于学心理的职业病,我很乐于留意大家的“职业病”表现。比如曾经和一位学电影编剧的女孩聊天,她说看电影时经常很生气,觉得故事怎么能编得这么弱智。
 
    还有一次出差,和一个做公关的女孩同行。她每餐必喝可乐,但一定要可口可乐,绝对不能是百事,因为前者是客户。她说即使没有人看着她也绝对不可能喝百事,那样会有负罪感。她说她这样还不算什么,耐克是他们的客户,阿迪达斯是竞争对手。据说她的同事们走到路上,看见斑马线都会生气。我做过的另一个行业是编辑。
 
    曾有一位美编同事说,她平时看杂志发现哪里套色没有套准,也会很生气。还有一个同事说,她有一次出差,同行的都是编辑。有人带了一本盗版的小说大家传看,里面错别字很多,等书被传看一遍后,所有错字都被圈了出来改正。大约不圈出来实在手痒痒。
 
    至于我自己,编辑的基本功就是删字,删字的最高境界就是删改之后,不仅看上去该有的内容都在,而且还是作者本人的风格。我曾经把某专家洋洋洒洒9000 字的文章删到5000 字。至于后遗症吗,其实看我的文字已经可以看出来了,基本已经不会抒情。自己写出“什么什么的时候”,也很想改为“什么什么时”,就算忍住不删,还是难受。当编辑还会接触到的另一类人,是摄影师。有一次我和一位摄影师聊天,他抱怨刚才拍摄一位采访对象太胖,什么角度都拍不好。其实那位女士只是一般丰满而已,日常生活中绝对说不上胖。这也没办法,人到片子上就是会显胖,所以模特们都要瘦的。我忽然想起,摄影师美女见得多了,是不是会对自己的审美眼光发生影响?比如说,面对自己的另一半时?

相关热词搜索:职业病

上一篇:四成教师受心病困扰 武汉开设教师心理氧吧
下一篇:求职怎样能突出个人才能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