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灾后心理援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009-01-22 已有
人阅读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近5个月,但是人们对灾区人民的关注仍在持续。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灾难后心理社会响应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00余名国内外专家参加了讨论。 专家们指出,为帮助更多人真正走出...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近5个月,但是人们对灾区人民的关注仍在持续。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灾难后心理社会响应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00余名国内外专家参加了讨论。
专家们指出,为帮助更多人真正走出地震灾害的阴影,对地震灾区受灾人群进行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地震发生后,我国启动了大规模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北京大学精神卫生所副教授马弘将之称为灾难的“心理急救阶段”。这一阶段仅卫生部门就有20个省区市派出近300名的精神科医师为主的心理援助人员前往四川省受灾严重地区,为人们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服务。
但有专家指出,以往的经验表明,大灾之后的心理问题会在三个月后到来,因此对灾区幸存者进行的心理救助和心理干预治疗至少应持续一到两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目前正在绵阳市平武县参加对口支援的心理卫生专家、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栗克清也表示,据他实地调查,灾区群众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中小学生,灾区心理援助任务依然艰巨。
卫生部疾控局严俊处长介绍,心理援助工作作为灾后重建的组成部分,已经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卫生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对灾区群众长期进行心理救助和心理干预治疗:积极促进建立灾后心理援助应急组织管理和协调机制;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研究,提出符合国情的可行的干预方案;支持受灾地区尽快建立灾后心理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健康教育及人群干预工作。
“灾难后心理社会响应高层研讨会”由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主办,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承办。会上,专家们还就心理援助在减灾中的作用、紧急情况下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灾难中媒体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重建
上一篇:心理专家:酒精依赖是“心病” 需早期干预
下一篇:心理专家支招缓解节日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