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7厘米高跟靴走2小时 脖颈僵硬上升22%
2011-01-05 已有
人阅读
天气一转冷,大街上已经满眼都是靴子。女人味十足的高跟靴,憨憨的雪地靴、风情的流苏靴、帅气的马丁靴,各式各样的靴子成了女孩子们扮靓的必备武器,不过,靴子虽美,选得不适当却也危害健康,一不小心就可...
“魔咒”一:鞋子高跟,牵动全身
延续着今年春夏的各种超高跟、异形跟的风潮,这个秋冬,女孩子们最爱的靴子也逃不过高海拔的魔咒。
“在临床上,1/3的拇外翻患者病因是穿着了鞋跟过高的鞋子。”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桂鉴超告诉记者,穿着鞋跟过高的鞋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拇外翻。所谓的拇外翻,是指足拇趾向小趾方向偏斜,倾角超过15度,这种足病俗称“大脚骨”。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矫正。
另外,为了减轻脚的疲劳,脚掌外侧、内侧和脚跟三点均匀受力,足弓充当减震器。但是穿上高跟鞋之后,足跟太高、足底承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脚掌受力加重,足弓自然塌陷,容易形成扁平足。另外有研究显示,如果穿着7厘米的高跟鞋走2小时,脖颈僵硬度会上升22%,经常穿着过高的鞋子,容易引发腿部、腰部、背部的肌肉紧张,眼压也会有所增高。
“解咒”:根据研究,高跟鞋的“健康标准”应该在7厘米以下,如果对高度割舍不下,防水台能让高跟靴变得好“驾驭”很多。在靴子的前脚掌放个硅胶软鞋垫,也可以增加穿着时的舒适度。
“魔咒”二:山寨雪地靴易产生“UGG足”
相比高跟鞋,流行了好一阵子的UGG雪地靴看起来是一张健康的“安全牌”。天气还未变冷,大街上已经开始出现了雪地靴,不过国外的研究表明,此鞋的山寨品确是双足的“死敌”。
UGG鞋材质柔软,内部空间较大,穿上它后每走一步,脚在鞋内会出现滑动,使重力沿着足部向周围散开,脚弓因此受到冲击,进而对足部、脚踝造成伤害。足部、髋部等也需要调动更多的关节来维持人体平衡,也容易造成对关节、肌肉的“额外磨损”。英国医生指出,即使是上千元的正品UGG,在设计上有所考虑也无法完全避免这种缺陷。英国科学家甚至为长时间穿UGG雪地靴而造成走路脚高脚低、内八字的女性创造了一个新的词,叫“UGG足”。
“解咒”: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正品。另外,UGG虽然非常舒适,但并不能和运动鞋比,尽量不要穿着它长时间走路。
“魔咒”三:“超温暖”靴子成真菌温床
冬季靴子保暖是首要的条件,但太保暖了,也可能招来烦人的脚癣。脚癣主要是由于真菌、霉菌引起的,当温度在25℃至27℃时,是病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环境。在正午温度还能接近20度的现在,靴子里的温度刚刚好。行走后足部散发的汗气在皮靴内无法及时消失,尤其是汗脚者更甚,这就给厌氧菌、霉菌等造成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极易感染脚气等足部疾病。
“解咒”:靴子因为包覆的紧密,因此透气是最先决的条件,购买时最好选择真皮的款式,排汗吸湿效果最优。一双靴子也不建议每天穿着,需留时间让靴子透透气,平时穿完后,可将原本所附的纸筒及棉纸塞回去,用于固定形状,同时吸收穿着后的水气。
“魔咒”四:“紧身”长靴影响双腿循环
长靴让小腿线条更加修长是女性们爱上长靴的理由之一。但是穿着长靴有时还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早上穿的时候感觉正合适,但是到了下午双腿就有明显的束缚感,晚上回家脱鞋却变成了体力活。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还是出在靴子上——选择的长靴太紧了。我们的腿脚经过一天的站立、行走会产生不同的浮肿,如果靴筒过小,就会对双腿形成束缚。除了靴筒之外,皮靴偏小、靴子幅面偏低或者皮靴不合脚,也很可能引起小腿肿胀、小腿肚外侧疼痛、足背处疼痛等症状,这种病医学上称为“腓浅神经压迫症”。
“解咒”:在选择长靴时,注意看靴筒边缘能不能容纳下自己的一根手指的宽度,给自己双腿留点空间。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也可有效消除足部疲劳。
上一篇:女性骨质疏松的药膳方法
下一篇:肩周炎自我保健康复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