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网络成瘾者 坚持就会有奇迹
2011-01-04 已有
人阅读
为了上网,骗父母的钱甚至偷卖家中的东西;在网络游戏中嫌打得不过瘾,将打斗移到现实生活中酿成血案;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现实生活中却无法自理……越来越多的孩子网络成瘾,越来越多的家庭苦不堪言。
对于有孩子沉迷网络的家庭来说,网络成瘾是不是精神疾病并不重要,孩子的父母最关心的是这些孩子能迷途知返吗?还有救吗?
一名网络成瘾者伤害一个家庭
记者近日在江苏淮安网瘾戒治中心见到了一位愁容满面的丁姓老人,他的孙子今年20多岁了,已娶妻生子,却整天泡在网吧里。老人是来为孙子寻求解决办法的。
“他一有钱就到网吧去。人瘦得路都走不动了,回家养好了,人又不见了。”老人眼含泪水说:“我的孙子高中没毕业,原指望婚后老婆能管住他,可现在他连老婆和孩子都不要了。”为此,老人求助网瘾戒治中心,可网瘾戒治中心负责人告诉他,成年人的思维很难改变,老人不得不失望地蹒跚而去。
淮安网瘾戒治中心校长赵卫东说,他邻居家的16岁孩子整天逃学上网,没钱就偷卖家中的东西。他的父亲气得把他扭送到派出所,与他划清了父子关系。即使这样,仍没有让他清醒,最终他因抢劫并参与轮奸一名女孩被判刑15年。
每每说起这事,赵卫东都很心痛。他说:“一名网络成瘾者必然伤害一个家庭,甚至会危害其他家庭。”于是,他和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了一家网瘾戒治中心。
冷漠和过分溺爱可能导致孩子网络成瘾
自2008年3月创办网瘾戒治中心以来,赵卫东收治了70多名网络成瘾者,有的孩子是家长给劝或骗过来的,绝大多数孩子是被捆绑着送过来的。
前几天,来自江苏徐州的18岁的林虎(化名)在睡梦中被父母绑着送到了网瘾戒治中心,他的母亲高素梅(化名)说,“我平时给孩子的关心不够,孩子遇到问题,我又没能及时帮助处理,作为母亲,我很惭愧。”
赵卫东说,缺乏父母关怀是导致孩子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他们不得不通过网络寻求寄托、寻求关怀,但过分溺爱也可能导致孩子网络成瘾。
14岁的王锐(化名)来自江苏响水,他来网瘾戒治中心4个多月了。“我不喜欢上学,就喜欢玩游戏。家里的电脑老是卡机,我就把电脑给砸了。”王锐如今对自己的行为似乎已经醒悟,他说:“到这里来的第一个月我恨父母,现在开始想他们了。”
赵卫东说,王锐的家庭比较富裕,只要他提出要求,父母基本都满足。父母不让他上网,他就把电脑给砸了,这都是溺爱惹的祸。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网络成瘾的孩子多数有暴力倾向。最近,淮安网瘾戒治中心收治的一个孩子趁父母与学校签订协议时,将教官办公桌上的东西全部摔到地上,还打了赵卫东一巴掌。
“暴力倾向比较容易改变,但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的退化就比较难提升了。”赵卫东说。
网瘾戒治中心至今收治的年龄最大的学生是一名25岁的女性,她大学毕业两年了,因上网导致智商下降,唯一能体现大学水平的,是她那流利的外语口语以及对学生生活的回忆。
对于这些孩子,教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谈心。“一定要让孩子敞开心扉,要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只有获得他们的信任,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教官蒋坤说:“我们不主张以暴制暴,不能靠强制手段来抑制他们的冲动,否则容易引起抵触情绪,孩子出去后也容易反弹。”
淮安网瘾戒治中心是一所半封闭、准军事化训练学校,为了隔断孩子与网络的接触,学校规定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在治疗期间,孩子们除了吃饭、睡觉、洗漱外,就是出操、整理内务、大扫除、室内辅导和室外训练。在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练习的毛笔字。“这是基本功,为的是让他们静心。”蒋坤说。
前不久,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精神疾病,引起了很大争议。赵卫东认为,这一说法欠妥当,而一些地方将网瘾戒治中心设在精神病院里,更让他如鲠在喉。“把这些孩子说成是精神病,以后走上社会,他们怎么摘去这顶帽子?更何况,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完全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赵卫东表示,要拯救网络成瘾的孩子,不能放弃对任何人的努力。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
相关热词搜索:养生
上一篇:卫生部详解“性早熟”专业知识为公众释惑
下一篇:专家提醒市民:气温突变最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