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肾病患者要时时关注血压
3月12日是第四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却围绕着“控制血压”(keep the pressure down)展开。高血压是慢性肾病的常见并发症,它既能加速肾脏病进展,又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发作和卒中,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于心脏猝死和卒中的比例是健康人群的10倍[1]。因此,专家呼吁:慢性肾病患者要时时关注血压,维持血压控制。
肾病和高血压“形影不离”
肾脏疾病和高血压存在着既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它们常常是“形影不离”、互为因果。
一方面,肾脏疾病患者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会引发全身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增加,从而引发高血压。
另一方面,因为心脏是维持血压的重要器官,所以血压的长期升高,将导致心脏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加重动脉硬化、缺血并增大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对肾脏本身的损害也将进一步加重。于是,血压升高、肾脏损害、心脏损害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链。
因此,肾病患者不应仅仅将关注放在肾脏上,还务必要密切监测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就要及时严格控制血压,进行心肾双重保护。
肾病患者降压须谨慎用药
肾病患者控制血压,首先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从“管住嘴,迈开腿”开始,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脂肪、甜食和盐;多吃蔬菜水果;切忌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酗酒。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使血压得到改善。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散步不失为一种既简便易行,又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
在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还应及时咨询医生,通过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高血压药物选择上,要特别考虑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如果使用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药物的代谢产物难以及时排出体外,会造成有毒物质蓄积的危险,还会增加药物在体内的不良反应。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如此,老年人的肾功能有普遍下降的趋势,因此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更应注重对肾脏保护。
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药有五类,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简称ACEI(因其化学名的最后两个字都是“普利”,所以也常被成为“普利类”)、利尿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其中,“普利类”药物兼具降压和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功效,受到了美国、欧洲、中国等心血管、肾病权威治疗指南的推荐。一项来自西班牙的有关福辛普利(蒙诺)的研究显示,福辛普利可使慢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减少57%[2]。因此对肾脏保护作用好。福辛普利通过肝、肾双通道代偿排泄,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肝脏的药物排泄会增加,不会引起体内的药物蓄积。
此外,清晨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阶段,为了防止血压在清晨阶段的突然升高而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肾病患者应该选择能平稳降压、一天一次使用的降压药物。
在降压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中有一个重要参数叫做“谷峰比”,它是衡量该药物是否符合一天一次使用的指标。美国FDA对一天一次降压药物的标准要求是谷峰比>50%,福辛普利的谷峰比为64%,因此比较适合包括合并肾病患者在内的广大高血压患者。
“世界肾脏日”相关链接:
21世纪以来,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健康公敌之一。全球约有5亿人,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
200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首度联合提出,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同时提高人们早期检测,早预防的意识。2009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血压”,以此呼吁社会共同关注高血压,这个和肾脏疾病互为因果,肾病患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上一篇:高血压 自然降压16法
下一篇:糖尿病人“拥抱”春天的5个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