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的常见证候

2010-06-18    已有 人阅读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主的症状,俗称“胃痛”。《素问》称:“胃脘当心而痛,”《寿世保元》称“心胃痛”。历代医家又有“心腹痛”、“心痛”、“心下痛”等。

  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多由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或忧思烦恼怒等因所致气机不畅,从而导致胃的病变。然胃之受纳,腐熟及消化功能,又要依赖于脾气的运化,肝气的疏泄,与肾阳的温煦,故胃脘痛一症也与脾、肝、肾的病变有关。

  「常见证候」

  寒邪犯胃:胃脘疼痛较甚,有抽缩剧痛感,发作较急,得温可减,痛时常兼有恶寒,或呕吐白沫,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白,脉紧。

  脾胃虚寒: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食少纳呆,喜暖喜按,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其大便溏泻,小便清长,其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舌质淡嫩,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无力,或弱。

  脾胃气虚:胃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喜温喜按,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倦怠懒言,语声低微,或有脱肛,舌淡苔白或有齿痕,脉虚弱。

  胃热: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畏热喜冷,口渴喜凉饮,或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阴虚:胃脘部隐隐灼痛,绵绵不休,入夜溲赤,手足心热,或干呕呃逆,舌鲜红少苔,脉细数。

  肝气犯胃:胸胁胃脘胀满,攻冲作痛,痛处游走不定,其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善太息,食少纳差,呃逆,嗳气反酸,或大便不畅,苔黄白,脉弦。

  瘀血停滞:胃脘部刺痛或如刀割,痛有定处,拒按,食后痛甚,或大便色黑,甚或吐血,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宿食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之食物,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恶食,大便臭秽不爽,舌苔厚腻,或黄白相兼,脉实或滑。

相关热词搜索:胃脘痛 见证

上一篇: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下一篇:保证茶叶新鲜度的小妙方

这么好的内容,赶快收藏吧!